• [单选题]患者,男性,65岁。1小时前上街买菜时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数分钟后出现右侧偏瘫,双眼向左侧凝视,意识丧失,首先应做的检查是
  • 正确答案 :A
  • CT脑扫描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慢性胰腺炎诊断的是
  • 正确答案 :E
  • CT检查胰腺增大、有钙化影


  • [单选题]男性患者,65岁。右利手。反复发作性左眼失明1月余,每次持续5分钟左右。2天来言语表达困难伴有左侧头痛,右侧肢体肌力减弱。最可能的诊断是
  • 正确答案 :C
  • 左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 [单选题]协助诊断斑疹伤寒可用
  • 正确答案 :C
  • 外斐试验


  • [单选题]男,大学生,26岁。体检时发现心率58次/min。此后夜间自扪脉搏,常为45次/min而来门诊。阿托品试验为阴性。诊断应考虑为
  • 正确答案 :C
  • 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 [单选题]关于幽门螺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D
  • 若选用三联疗法治疗失败后,可用同一方法再次根除Hp

  • 解析: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重要原因,引起胃溃疡的发病机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削弱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但可促进溃疡愈合,而且可预防溃疡复发,从而彻底治愈溃疡。对于治疗失败的再治疗较困难,可采用PPI、铋剂合用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程结束后,继续给予该方案中所含抗溃疡药物的常规剂量1疗程。

  • [单选题]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手段是
  • 正确答案 :E
  • 生长抑素

  • 解析:生长抑素为血管收缩剂,能减少门静脉侧支循环血流和奇静脉血流作用较其降低门静脉压力更为显著,使曲张的食管静脉血流减少和压力下降。同时还可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对止血有利,生长抑素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尤其适用于合并患有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的患者。

  • [单选题]男性,20岁。幼时有蚕豆黄病史,近日寒战、发热、出汗,血涂片找到间日疟原虫。在进行治疗时哪种药物不宜采用
  • 正确答案 :C
  • 伯氨喹


  • [单选题]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迟发性神经病,多发生在急性中毒病情恢复后多长时间
  • 正确答案 :E
  • 2~3周


  • [单选题]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 正确答案 :C
  • 微小病变肾病


  • [单选题]TIA神经功能缺损持续时间
  • 正确答案 :C
  • 24小时内


  • [单选题]二尖瓣狭窄患者,心尖区听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该杂音的特点不包括
  • 正确答案 :D
  • 向颈部传导

  • 解析:二尖瓣狭窄心尖部可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呈递增性,左侧卧位、呼吸末及活动后杂音更明显,不传导。

  • [单选题]男性,37岁。反复右下腹痛、腹泻3年。入院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82g/L,白蛋白29g/L,碱性磷酸酶205U/L,谷丙转氨酶72 U/L,谷草转氨酶112U/L;X线全胃肠钡餐检查发现瘘管,肠镜所见病变黏膜节段性分布,呈鹅卵石样改变,肠腔狭窄有息肉;肝胆脾超声未见异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正确答案 :E
  • Crohn病并发硬化性胆管炎

  • 解析:该患者X线全胃肠钡餐检查发现瘘管,肠镜所见病变黏膜节段性分布,呈鹅卵石样改变,肠腔狭窄有息肉,提示Crohn病。且患者血碱性磷酸酶及转氨酶升高,肝胆脾超声未见胆囊结石等异常,故该患者考虑为Crohn病并发硬化性胆管炎,硬化性胆管炎可以作为肠外表现与炎症性肠病共存。

  • [单选题]下述消化性溃疡的特点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C
  • 患者均有上腹痛


  • [单选题]心尖区触及舒张期震颤,最可能的是
  • 正确答案 :A
  • 二尖瓣狭窄


  • [单选题]女性,32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双病变史8年,近2周来因感冒、发热,伴气急、心悸、不能平卧入院。平时每日口服地高辛0.25mg。体检:气急不能平卧,频咳,心率170次/min,律齐。二尖瓣区有双期杂音。两肺底有细湿啰音。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后者治疗应首选的是
  • 正确答案 :E
  • 毛花苷C(西地兰)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nn4wmw.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疾病控制(正高) 神经内科学(副高) 耳鼻咽喉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6)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代码:350) 核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7)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代码:207) 辽宁初级药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内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