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多数疼痛有节律性 上腹痛多出现于餐后2~4小时 进食可缓解疼痛

ACE

题目: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主要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是: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者进食则要持续到午餐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仍需进食来缓解,约半数有午夜痛,患者常被疼醒。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E。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根据以下内容,回答 85~87 题:
  • 食积兼遗尿、遗精


  • [多选题]属于静止期杀菌的抗生素有( )。
  •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 解析:

    本题考查各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从而阻止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茵体膨胀破裂。属繁殖期杀菌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为:通过与敏感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主要抑制肽酰基-tRNA由A位移向P位,抑制移位酶,阻碍肽链延长,抑制敏感细菌蛋白合成,发挥抑茵或杀菌作用。本类抗生素通常为抑茵剂,高浓度时为杀菌剂,氨基糖苷类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还可影响细茵细胞膜的屏障功能,导致细菌细胞的死亡。均有阳性离子特性的氨基糖苷类分子与细菌外膜上的阴离子部位结合,置换出Mg2+。这一过程导致细菌外膜的通透性增  加,外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细胞内成分外漏。故氨基糖苷类也属静止期杀菌药,多粘菌素含有带阳性电荷的游离氨基,能与G一菌细胞膜带负电荷的磷酸根结合,使细菌细胞膜表面积扩大,通透性增加,细胞内三磷酸盐、核苷酸等成分外漏,导致细胞死亡,对静止期和繁殖期的革兰阴性杆菌都有效。四环素类抑制蛋白酶体30S亚基在A位特异性的结合,抑制蛋白合成,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细胞物质外漏,使细胞死亡。属于静止期抑茵剂。所以本题选AD。


  • [单选题]

  • [单选题]药品管理立法的目的是()。
  • 加强药品监


  • [单选题]上腹部胀痛,痛连胁肋,嗳气后腹部胀痛可减轻者属于
  • 肝气犯胃


  • [单选题]下列影响老年人血药浓度的因素中,叙述错误的是 ( )。
  •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增加,使游离型药物减少

  • 解析:本题考查老年人药动学特点。老年人细胞内液减少和功能减退,脂肪组织增加而总体液及非脂肪组织减少,使药物分布容积减小。加上心肌收缩无力,心血管灌注量减少,故影响药物的分布。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直接影响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如华法林的蛋白结合率高,因为老年人血浆蛋白降低,使血中具有活性的游离药物比结合型药物多。常规用量就有出血的危险。地高辛、地西泮的分布容积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老年人的肝脏重量比年轻时减轻15%,代谢分解与解毒能力明显降低,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同时机体自身调节和免疫功能也降低,因而也影响药物的代谢。肝药酶的合成减少,酶的活性降低,药物转化速度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老年人的肾单位仅为年轻人的一半,老年人易患的某些慢性疾病也可减少肾脏的灌注,这些均影响药物的排泄,使药物在体内积蓄,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 [单选题]根据下列选项,回答 83~86 题:
  • 可适当延长处方用量


  • [单选题]洋地黄毒苷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 )测定含量。
  • 荧光分析法

  • 解析:A    [知识点] 荧光分析法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nngm4w.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疾病控制(正高) 妇产科护理(正高) 儿科护理(正高) 烧伤外科学(副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副高) 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3) 神经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0) 中医骨伤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8) 中医肛肠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7) 口腔医师定期考核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