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痉病的主脉是
  • 正确答案 :B
  • 紧而弦脉


  • [单选题]病人本来毫无食欲,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此为
  • 正确答案 :D
  • 假神

  • 解析:假神--回光返照、残灯复明--脏腑精气极度衰竭    --突然好转---常见于临终之前,为死亡的预兆

  • [单选题]触诊腹部深部包快最合适的方法是
  • 正确答案 :B
  • 深部滑行触诊法


  •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饮食治疗中的道德要求的是
  • 正确答案 :A
  • 态度和蔼,耐心体贴


  • [单选题]大柴胡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 正确答案 :E
  • 按之心下满痛

  • 解析:大柴胡汤证 【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释义】论述少阳病兼阳明里实的证治。太阳表证已罢,邪已传入少阳,谓之“过经”。病入少阳,当以和解为主,汗、吐、下之法均属禁忌。今反二三下之,是为误治,误治可能产生变证。但从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表明邪气并未因下而内陷,邪仍在少阳,故先与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服小柴胡汤后,如枢机运转,病即可愈。 但服后病未好转,而反加重,由喜呕变为“呕不止”,此乃邪热不解,内并阳明,热壅于胃,胃气上逆所致;由胸胁苦满变为“心下急”,是邪入阳明,胃热结聚,气机阻滞所致;由心烦而变为“郁郁微烦”,是气机郁遏,里热渐甚。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说明邪由少阳误治,化燥成实,兼入阳明。少阳证不解,则不可下,而阳明里实,又不得不下,遂用大柴胡汤和解与通下并行,双解少阳、阳明之邪。 本方为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合方加减而成。方中柴胡、黄芩疏利少阳,清泄郁热;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枳实、大黄利气消痞,通下热结;大枣和中。诸药配合,共奏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功,实为少阳、阳明双解之剂。

  • [单选题]治湿温病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窍闭神昏,首选药组是
  • 正确答案 :D
  • 郁金、石菖蒲


  • [单选题]五脏分阴阳,肺的阴阳属性是
  • 正确答案 :B
  • 阳中之阴


  • [单选题]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属于
  • 正确答案 :A
  • 走窜痛

  • 解析:走窜痛指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其中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者,常称为窜痛,多因气滞所致;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者,常称为游走痛,多见于风湿痹痛。

  • [单选题]太阴病发黄,其治法为
  • 正确答案 :D
  • 温中散寒,利湿退黄


  • [单选题]何谓大量咯血
  • 正确答案 :E
  • 一次咯血量>300ml

  • 解析:小量咯血:每日量咯血量在100ml以内 中等量咯血:每日咯血量100~500ml 大量咯血:每日咯血量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300~500ml

  •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树脂类药材
  • 正确答案 :D
  • 五倍子


  • [单选题]根据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
  • 正确答案 :B
  • 5寸


  • [单选题]凉膈散的功用是
  • 正确答案 :D
  •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 [单选题]起于无名指末端的经是
  • 正确答案 :B
  • 三焦经

  • 解析:手少阳三焦经经脉循行: 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出于第四、五掌骨之间,沿手背到达腕关节背部,再向上行于前臂外侧尺桡骨(臂外两骨)之间,穿过肘关节部,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关节 部,与足少阳胆经交叉走其后面,进入锁骨上窝(缺盆),散布于胸腔之中部(膻中),散络于心包,下行穿过膈肌,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本腑。 它的支脉是从胸腔中部分出,上行出于锁骨上窝(缺盆),再上项部,联系于耳廓后面,直行向上出于耳廓上角,自此弯屈向下到面颊部再至眼眶下部。 手少阳三焦经又一分支是从耳廓后面进入耳中,再出走于耳廓前面,经过客主人穴所在部,向前交叉于面颊部,到达外眼角(目锐眦),接于足少阳胆经。

  • [单选题]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背为阴,腹为阳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nnz45k.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正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 理化检验技术(副高) 呼吸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5) 妇产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0)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6)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9) 广东药学专业初级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