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 )。
  • 正确答案 :C
  • 寒者热乏

  • 解析:阴阳的相互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具有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寒极生热、重阴必阳均属于阴阳相互转化:阴损及阳属于阴阳消长关系。

  • [单选题]手厥阴经与手少阳经交接于( )。
  • 正确答案 :D
  • 无名指端交接

  • 解析:足太阳和足少阴在足小趾端交接;手少阳和足少阳在目锐眦交接;手太阴和手阳明在手次指端交接:手厥阴和手少阳在无名指端交接。

  • [单选题]“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
  • 正确答案 :C
  • 互根互用

  • 解析:阴阳互根,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的某一方不断地滋生、促进和作用于另一方。

  • [单选题]解表剂适用于除( )以外的各种病证。
  • 正确答案 :C
  • 麻疹已透

  • 解析:解表剂适用于外感病症或疾病的初起阶段。故此题应选C。

  • [单选题]“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典出( )。
  • 正确答案 :A
  • 《周易》

  • 解析:《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为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 [单选题]风邪入侵,常现颜面肌肉抽掣,或眩晕、震颤、角弓反张等,体现了( )这一特点。
  • 正确答案 :C
  • 风性主动

  • 解析:风性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如风邪入侵,常现颜面肌肉抽掣,或眩晕、震颤、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不居,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其伤人致病易使腠理宣泄开张而有汗出,故邪风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阳经和肌表。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性善动不居,游移不定,故其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征,“数变”指风邪致病变幻无常,发病迅速。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 [单选题]反映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的是( )。
  • 正确答案 :A
  • 疾病

  • 解析: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损伤、障碍与修复、调节的矛盾斗争,亦即邪正斗争。疾病一般都有一定的病理演变规律,有较固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诊断要点和相似疾病的鉴别点。因此,疾病的这一概念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整体属性、特征和规律。

  • [单选题]肺主要生理功能是( )。
  • 正确答案 :A
  • 司呼吸

  • 解析:肺的主要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与肃降;③通调水道;④肺朝百脉、主治节。肝主疏泻、肾主纳气、心主血脉。

  • [单选题]( )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称为“百病之长”。
  • 正确答案 :B
  • 风邪

  • 解析:长者,使也,首也。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故《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风论》日:“风者,百病之长也。”

  • [单选题]根据藏象学说,骨属于( )。
  • 正确答案 :D
  • 奇恒之腑

  • 解析:根据藏象学说,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之总称。

  • [单选题]七情内伤易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思则( )。
  • 正确答案 :D
  • 气结

  • 解析:七情内伤影响脏腑气机的表现为:“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悲则气消,思则气结。”

  • [单选题]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
  • 正确答案 :B
  • 津血同源

  • 解析:津血同源,是指血和津液皆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对于失血患者,不宜妄用汗法;对于多汗夺津或因吐、泻等致津液大量丢失的患者,不可轻用破血逐瘀之峻剂。此即“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o3g8j4.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心电学技术(副高) 中医全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2) 心理治疗主治医师(代码:386) 中医护理中级职称(代码:374) 理化检验技术(师)(代码:211) 病案信息技术(士)(代码:111)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检验科)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科) LA技师 护士资格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