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属于祛湿剂的是( )
正确答案 :ABC
平胃散
茵陈蒿汤
八正散
[多选题]溶骨性转移最常受累的骨骼是()
正确答案 :AC
肋骨
股骨
解析:溶骨性骨转移,最常见的位置是脊椎、肋骨、骨盆、股骨和头骨。上肢和下肢的骨骼,除了股骨以外,转移发生率低。
[多选题]阴阳互损的含义包括( )
正确答案 :BCD
阴阳偏胜
一方虚损不足,导致对方受损
阴阳俱消
[单选题]不是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 )
正确答案 :B
王清任
[多选题]对于疼痛治疗历史中的电刺激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C
电刺激治疗疼痛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文献记载带电鱼类被用于治疗痛风
早期的刺激病例分析是针对外周神经的刺激,随后关注点才转向SCS
解析:A.Scribonius Largus(古罗马医生)记载了使用活电鳐在足底治疗痛风疼痛——“对于任何痛风疼痛发作时,在足底放一只活电鳐,患者应立于潮湿的岸边任由海水冲刷并保持姿势直到整足往上至膝盖麻木。此法可消除已存在的疼痛并预防未激发的疼痛发作。应用此法已治愈了一位台比留时期的名叫Anteros的市民。”
B.疼痛的门控理论发表于1965年,该理论奠定了疼痛电刺激的理论基础。2年后报道了第一例现代电刺激治疗疼痛病例,该报告记录了8例感觉神经或神经根刺激后疼痛缓解的病例[Melzack R,Wall PD.Mecha-nlsms:a new theory.A gate control system modulates sensory input from the skin before it evokes pain perception and response.Sci-ence.1965;150(3699).
Wall PD,Sweet WH.Temporary abolition of pain in man.Science.1967;155(758);108-109.]
C.在周围神经中,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距离很近,能产生麻醉效果而不引发严重运动刺激的频率窗相比脊髓中要小很多,因为脊髓中运动和感觉纤维之间的更远且互不相通的传导通路。这促进了从周围神经刺激向SCS治疗的模式转变。
D.最早的现代疼痛刺激治疗记录是1967年报道的8个病例,这篇病例报告中8名患者里的3名在治疗前接受了精神评估,精神心理评估给了患者提问、缓解紧张、提出身体形象问题以及交流预期的机会[Wall PD,Sweet WH.Temporary abolition of pain in man.Science.1967;155(758);108-109].
[单选题]患者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咽干舌燥,烦热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为( )
正确答案 :B
阴虚感冒
[单选题]内伤咳嗽治宜( )
正确答案 :C
扶正补虚,祛邪止咳
[单选题]具燥湿健脾、祛风湿功效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苍术
[多选题]采用骨性标志取穴法的穴位有( )
正确答案 :ABCE
阳陵泉
廉泉
下关
攒竹
[多选题]FBSS病因包括()
正确答案 :ABCD
患者选择不当
不可逆性神经损伤
手术方式不当
对于神经和脊柱造成新的损伤
解析:FBSS最常见原因是手术不当或过早手术。第二个最常见的原因是不可逆的神经损伤继发持久性疼痛,一个少见的原因是手术不彻底。最近,FBSS由于先前进行的手术产生了新的病理类型。
[多选题]对肾的系统连属,论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BCD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主骨生髓而华发
开窍于耳及二阴
[多选题]以下关于用热疗和冷疗治疗疼痛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 :AC
热疗和冷疗对于肌梭都有直接作用
热疗和冷疗对肌肉痉挛治疗均有效
解析:A.和C.由于肌肉痉挛的疼痛可以通过作用于肌梭来治疗。冷和热都会影响肌梭放电频率,这些变化都是直接和间接的。这些物理因子的应用可以帮助肌肉回到它正常的静息长度,但是缓解肌肉痉挛的确切机制仍在研究中。
B.热疗和冷疗都应该被谨慎并有限地用于慢性疼痛状态的康复中。
D.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针刺和冷激光用于减少慢性疼痛相关的不适中有效性研究还存在许多疑问。
[单选题]五行相生顺序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单选题]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是( )
正确答案 :A
原穴
[多选题]逍遥散的药物组成是( )
正确答案 :ABCD
柴胡、当归
茯苓
白芍、白术
炙甘草
[多选题]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有( )
正确答案 :BDE
使肺能充分吸入自然界之清气
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全身,并将代谢产生的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
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o4l6e8.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