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男性,58岁,5天前开始出现下颌前部牙痛,急剧加重,因医疗条件有限,未予治疗。3天前开始出现舌上抬,颈前部剧烈疼痛、肿胀,迅速蔓延至双侧颌下区,患者明显感到憋气,急诊求治。查见患者端坐呼吸,双侧颈部肿胀明显,皮肤色暗红,可及捻发音。该患者的正确诊断是
正确答案 :D
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
解析: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织炎,是颌面部最严重的炎症之一,通常波及双侧颌下间隙、舌下间隙、颏下间隙。口底多间隙感染可来自下颌牙的根尖周炎、冠周炎、牙周脓肿、骨膜下脓肿、颌骨骨髓炎、领下腺炎、淋巴结炎、急性扁桃腺炎、口底软组织和颌骨损伤等。引起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病原菌,主要是厌氧性的腐败坏死性细菌,但常常是以厌氧性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的混合性细菌感染,如产气荚膜杆菌、厌氧链球菌等。由化脓性病原菌引起的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病变初期肿胀多在一侧颌下间隙或者舌下间隙,局部特征与颌下间隙或者舌下间隙蜂窝织炎相似。腐败坏死性细菌引起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又称为卢德维咽峡炎Ludwigangina),软组织副性水肿非常广泛,病程进展迅速,肿胀范围可上至面颊部,下至颈部锁骨水平,严重者可达胸前部。病人口底和舌体可出现水肿,舌体肿大抬高,前牙呈开牙合状态,如肿胀向舌根、会厌或颈前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短促,口唇青紫发绀,甚至出现三凹症状,患者不能平卧,有窒息危险。局部皮肤颜色暗红,因肌肉坏死、皮下组织软化,挤压皮肤呈不易恢复的凹陷,有气体存在,可触及捻发感。【考点提示】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感染来源和临床特点
[单选题]20岁,男性,发热、腰痛6天,少尿4天,近3天无尿,皮肤多处有出血点,面色潮红,烦躁不安,眼睑浮肿,体表静脉充盈,血压180/120mmHg,脉洪大,尿蛋白(+++),尿中有膜样物,应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 )
正确答案 :B
高血容量综合征
[单选题]下列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中,发生比率最低的是
正确答案 :A
下颌体
解析:下颌骨在解剖结构上有它的薄弱部位,如正中颏部、颏孔部、下颌角部及髁状突颈部,这些都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而下颌体部由于骨质坚强,骨折发生比率最低。
[多选题]药物分布容积的意义在于( )
正确答案 :ABCE
提示药物在血液及组织中分布的相对量
用以估算体内的总药量
用以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
用以估算欲达到有效血浓度应投给的药量
[单选题]关于牙列缺失后骨组织改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
形成牙槽蝽后吸收加快
解析:牙齿缺失后,牙槽骨所受功能刺激的方式改变,牙周膜的骨形成能力及神经感觉能力丧失,牙槽骨代谢能力下降,导致牙槽嵴骨质的改建和吸收,故不选A。随着牙槽嵴持续性骨质吸收的进行,因上颌牙槽嵴向上向内吸收,前部牙槽嵴顶的位置逐渐后移,后部颌弓宽度越来越窄;而下颌牙槽嵴向下向外吸收,前部牙槽嵴顶位置逐渐前移,后部颌弓宽度越来越宽。故不选C、D、E。应选B。考点:牙列缺失后骨组织改变
[单选题]下列脑膜瘤CT表现的描述中,哪一项比较正确:( )
正确答案 :D
多为等或高密度并明显强化
[单选题]《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已明确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是
正确答案 :C
鼠疫、霍乱、黄热病
[多选题]感染后产生免疫时间短的是
正确答案 :BDE
原虫感染
螺旋体感染
细菌感染
[单选题]进口商建立的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年。
正确答案 :B
二年
[多选题]下列属于抑菌剂的抗菌药为
正确答案 :ABCD
磺胺类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类
四环素类
[单选题]患者,男性,43岁,农民,广东潮阳人。患者于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头痛,四肢抽搐、两眼上翻、意识不清,持续约1分钟后自行缓解,当时无发热。此后反复发作3次。曾在当地按"癫痫"治疗效果不好。体格检查:体温36.9℃,神志清,颈软,心肺听诊(-),肝脾肋下未触及,在头部及躯干可扪及多个皮下结节,椭圆形,大小为0.5~1cm,质韧,无压痛,无粘连。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反射(-)。颅脑MRI检查发现颅内多个直径<1cm的占位病变。本病例的诊断首先考虑的是
正确答案 :B
脑囊尾蚴病
[单选题]额外牙的发生率为
正确答案 :B
1%~3%之间
[单选题]( )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正确答案 :A
任何组织或个人
[单选题]下列关于窗宽的概念,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窗宽规定了所显示的CT值的范围
[单选题]矫治过程中,轻度力是指
正确答案 :C
强度小于60g
[单选题]阿司匹林的pKa=3.5,它在pH为7.5肠液中可吸收约( )
正确答案 :C
0.01%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o4md1l.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