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多裂肌

A

题目:神经后支的内侧分支支配以下哪个结构()

解析:内侧支支配关节突关节、棘突间韧带和多裂肌。在射频治疗使内侧支失神经支配的刺激期,通常可见到多裂肌的收缩。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湿邪致病可见尿少、水肿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
  • 湿性趋下,水湿易滞于下肢


  • [多选题]下面哪些抗抑郁药是叔胺类TCA()
  • 丙咪嗪

    多虑平

  • 解析:TCAs可以被分为叔胺和它们的去甲基二胺衍生物。   叔胺TCAs:阿米替林,丙咪嗪,丁咪嗪,氯米帕明,多虑平   二胺TCAs:去甲替林,地昔帕明,普罗替林,阿莫沙平

  • [多选题]下列哪些疾病状态适合使用鞘内给药系统处理()
  • 脑瘫和脊髓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痉挛

    间质性膀胱炎

    癌症相关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

  • 解析: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鞘内给药开始作为小脑麻痹和脊髓损伤相关的难治性痉挛的治疗方式。该疗法最终变化为用于无法缓解的癌痛。FDA承认鞘内应用无防腐剂巴氯芬与吗啡分别治疗中到重度的痉挛或疼痛。一项针对肿瘤患者的研究显示使用鞘内给药治疗癌痛相比一般药物管理方式在疲劳、意识水平以及生存率方面均有所促进[Smith TJ,Staats PS,Deer T 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an 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 compared with comprehensive medical management for refractory cancer pain:impact onpain,drug-related toxicity,and survival.J Cli.2002;20(19):4040-4049].   其他鞘内给药系统有效的疾病状态有:椎管狭窄、脊神经根炎、压缩骨折、椎关节僵硬、脊椎前移、椎孔狭窄、蛛网膜炎、耳瘘管、强直性脊柱炎、脊髓损伤、脊髓梗死、截瘫、马尾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幻肢痛、类风湿关节炎、辐射神经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开胸术后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腹部与盆部慢性疼痛。

  • [单选题]女,30岁,右肘外侧痛2个月,用力握拳或拧毛巾时疼痛加重,右肘外侧局限性压痛,Mills征阳性,该患者最适合接受的治疗是(  )。
  • 肱骨外上髁注射

  • 解析:根据本题提供信息,该患者可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其最适合的治疗为肱骨外上髁注射。

  • [单选题]女,45岁,右肩部疼痛1周,夜间加重,结节间沟部压痛,Speed试验阳性,Yergason试验阳性,右侧肱二头肌肌力减弱。该患者最好接受的治疗是(  )。
  • 肱二头肌腱鞘注射

  • 解析:根据本题提供信息,该患者可诊断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常采用局麻药物与激素的混合液,作肱二头肌腱鞘注射,效果好。

  • [单选题]神经阻滞疗法是指
  • 通过神经阻滞达到解除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目的者称为神经阻滞疗法


  • [多选题]下面哪个或哪些药物禁用于对磺胺类过敏的患者()
  • 伐地考昔

    塞来昔布

  • 解析:所有磺胺类药物被认为是两大主要生化类别之一,芳香胺或者非芳香胺。磺胺类过敏被认为跟非芳香胺类代谢物羟胺的形成有关。塞来昔布和伐地昔布属于前一类而且禁用于对磺胺类过敏的患者。

  • [单选题]L4-L5椎间盘突出合并L5神经根受压表现为()
  • 拇趾及足部背屈乏力

  • 解析:L4-L5椎间盘突出导致L5神经根受累的症状包括:由骶髂关节、髋关节、大腿外侧至小腿范围的疼痛,由小腿外侧延及内侧三个脚趾的麻木感,大拇趾和足背屈无力,无法用足跟行走,可能存在足下垂,以及内侧腱发射减弱或消失。内侧大腿和膝关节麻木以及股四头肌无力感提示L3-LA椎间盘突出。足尖行走困难以及外侧足跟部疼痛则是L5-S1椎间盘突出累及S1神经根的常见征象。

  • [单选题]行内侧支诊断性阻滞时,与多针法相比单针法的优点是()
  • 以上均正确

  • 解析:A.单针技术的使用能够降低内侧支阻滞时的不适。 B.减少皮肤和皮下局麻药物的使用能够使肌筋膜炎治疗的假阳性率降至最低。 C.单针较传统多针花费时间更少。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o5r3o4.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内分泌学(副高) 胸心外科学(副高) 超声医学技术(副高) 住院医师规培(泌尿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麻醉科)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科)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修复科)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 MRI技师 医学检验(中级)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