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既往血压正常

A

题目:某女性25岁,主因宫内妊娠24周,双下肢肿2周,头痛眼花1天入院。入院查:血压180/120mmHg。宫底平脐,胎心156次/分。

解析:追问病史在于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及有无相关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孕妇年龄≥40岁;子痫前期病史;抗磷脂抗体阳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初次产检BMI≥35kg/m2;子痫前期家族史(母亲或姐妹);本次妊娠为多胎妊娠、首次怀孕、妊娠间隔时间≥10年以及孕早期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等。结合此例患者,追问病史有重要价值的是既往血压正常。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多胎妊娠的母体并发症
  • 过期妊娠

  • 解析:并发症:1.孕期并发症 (1)贫血双胎妊娠孕妇对铁及叶酸的需要量增加,加上其体内血浆容量较单胎妊娠时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相对稀释而导致贫血。双胎妊娠并发贫血是单胎妊娠的2.4倍。妊娠期贫血对孕妇及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如贫血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迟缓、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等并发症。 (2)先兆子痫双胎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达40%,是单胎妊娠的4倍。往往发生时间早、病情较严重。由于多胎妊娠孕妇血容量增多,子宫张力大,更容易出现胎盘早剥及孕妇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羊水过多双胎中羊水过多的发生率约为10%,其中单卵双胎比双卵双胎高4倍。出现羊水过多应注意排除神经系统及胎儿消化道等畸形。 2.分娩期并发症 单纯双胎妊娠不是剖宫产分娩的指征,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分娩方式。但双胎妊娠易发生如下并发症: (1)双胎妊娠由于子宫过于膨大,子宫肌纤维过度延伸,产程中易致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产程延长,易发生产后出血; (2)当合并羊水过多时,由于子宫腔内压力增高,容易发生胎膜早破及脐带脱垂; (3)双胎妊娠时,每个胎儿常较单胎胎儿小,易发生胎位异常,第一个胎儿娩出后,而第二个胎儿活动范围大,容易转成横位; (4)分娩时,当第一个胎儿娩出后,宫腔容积突然缩小,胎盘附着面骤然缩小,故可能发生胎盘早剥,直接威胁第二个胎儿的生命和产妇的安全; (5)当第一个胎儿为臀位,第二个胎儿为头位分娩时,第一个胎头尚未娩出,第二个胎头已降至骨盆腔内时,易发生两个胎头的颈部交锁而造成难产,但临床少见。 上述情况,多发生在胎儿较小而骨盆腔较大者,或单羊膜囊双胎或者第二个胎儿胎膜早破者。 3.围产儿并发症 双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较高,与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以及脐带异常有关。而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具有发生其特殊并发症的风险,如双胎输血综合征、双胎的丢失、双胎逆转动脉灌流等。 (1)双胎输血综合征双胎胎盘的血管吻合:单绒毛膜双胎胎盘中血管吻合率高达85%~100%。包括动脉间、静脉间及动静脉吻合三种。胎盘的胎儿面浅表部多以动脉间方式吻合,少数是静脉间吻合。而在胎盘组织深部的胎盘小叶的动脉-静脉吻合则存在血压差别。大约有15%的单绒毛膜多胎妊娠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受血者胎儿表现为循环血量增加,羊水过多,心脏扩大或心衰伴有水肿;而供血者循环血量减少,羊水过少、生长受限。如果不进行干预,严重双胎输血综合征的病死率高达80%~100%。 (2)双胎中一胎死亡在早孕期如双胎的一胎发生胎死宫内尚未发现其对幸存者有任何影响。但在中孕的晚期如果发生一胎胎死宫内,则有导致晚期流产发生的可能性,90%发生在3周内。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临床观察中发现妊娠晚期健存胎儿发生胎死宫内的风险增加,可能与胎盘血栓形成影响胎盘功能异常有关,因此需要严密加强监护。在双绒毛膜双胎中,幸存者的预后主要受孕周的影响;而单绒毛膜双胎中一胎宫内死亡,另一胎儿胎死宫内的风险约20%的,存活胎儿脑损伤的风险约为25%。 (3)双胎逆转动脉灌流(无心畸形)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并发症。一胎心脏停跳,而从另一胎心血管系统中仍可得到部分血液灌注。这种情况的发生机率很低,但由于受血者胎儿的宫内心衰等原因胎死宫内的风险很高。通常应用脐带结扎来分开双胎。 (4)双胎生长不一致是指同一妊娠的两个胎儿间体重差异≥20%。可能与胎盘因素(胎盘发育异常如过小等)、染色体异常及双胎输血综合征等有关,其中有4%的原因是由于胎儿性别不一致所致。 (5)完全葡萄胎和共存胎儿即一个胎儿伴有正常胎盘,而另一个则是完全性葡萄胎。大约60%的完全性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的双胎妇女,将会因持续性滋养细胞肿瘤而需要化疗。目前尚无理想的处理方法,但应监测孕妇血清HCG及呼吸道症状。

  • [单选题]异常恶露为
  • 产后第9天仍有血性恶露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o5wey4.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普通外科学(副高) 康复医学技术(副高) 中医耳鼻喉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7) 微生物检验技术(士)(代码:110) 广东省药学专业初级 辽宁初级中药师 住院医师规培(神经内科) 住院医师规培(麻醉科) LA医师 中药学(中级)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