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一般术后6~8天即可拔管
B
题目:患者,女性,42岁。胆管结石病史6年。1小时前突发上腹部绞痛,并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现神志淡漠,诊断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拟行紧急手术。
解析: 拔管的护理,术后12~14天拔除t型引流管,其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无发热、大小便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黄色或黄绿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在x线下经t管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下端是否通畅,若胆道通畅,可夹管3天;若无发热、腹痛、黄疸,即可拔除t型管。拔管后1周内,应警惕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观察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发作,以及时处理。故不正确的为术后6-8天拔除T管。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破伤风最先出现的症状是
张口困难
解析:破伤风患者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的顺序为:咀嚼肌(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肌(苦笑面容)→颈肌(颈项强直)→胸、腹、背肌(角弓反张)→四肢肌(握拳、屈肘、屈髋、屈膝)。
[单选题]以下不适用于冠心病患者恐惧症治疗的是
冲击疗法
[单选题]门诊发现肝炎病人
转隔离门诊治疗
[单选题]患儿女,出生3天后,因双下肢及臀部硬肿入院,体温30℃,腋温、肛温差1℃,拟采用温箱进行复温,起始温度应为
32℃
解析:患儿双下肢及臀部硬肿入院,体温30℃,腋温、肛温差1℃,根据临床表现判断为新生儿硬肿症。逐步复温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应将该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温箱中进行复温,每小时提高箱温1~1.5℃,该患儿肛温30℃,箱温初始温度应为31~32℃,故A、B、C、E排除。本题选D。解题关键:新生儿硬肿症复温是常考点,复温时温箱初始温度应比肛温高1~2℃,逐步复温,箱温不超过34℃。
[单选题]护士采取的护理措施以保持病室安静,但应除外
关好门窗,避免噪声
解析:保持病区安静的措施有: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门、窗开合自如,椅脚带胶垫;病床、推车等带轮,并定期润滑;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共同保持病区安静。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以30分钟为宜。通风能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净化空气,增加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空气中细菌等微生物的密度,是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还可使患者心情舒畅。
[单选题]患者,女性,27岁,不规则发热4周来诊。查体:体温37.8℃,足部、膝和踝关节肿痛,鼻梁和双面颊紫红色斑。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应首先考虑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为皮肤和黏膜:表现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①特异性皮损有蝶形红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盘状红斑。②非特异性皮损有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紫癜)、色素改变(沉着或脱失)、网状青斑、雷诺现象、荨麻疹样皮疹,少见的还有狼疮脂膜炎或深部狼疮及大疱性红斑狼疮。开展的SLE相关自身抗体常规检测项目主要有抗核抗体(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抗体)抗体、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抗ENA抗体)(包括抗Sm、抗U1RNP、抗SSA/Ro、抗SSB/La、抗rRNP、抗Scl-70和抗Jo-1等)、抗核小体抗体和抗磷脂抗体等。对于临床疑诊SLE的患者应行免疫学自身抗体检测。ACR修订的SLE分类标准中,免疫学异常和自身抗体阳性包括: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和ANA阳性。该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故考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单选题]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饮食护理,错误的是
给予高蛋白、高糖、高脂饮食
解析:正确的饮食选择不仅能使消化道内的残毒及时破坏,减少吸收,避免反跳的发生,同时还能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治愈率。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理想饮食为:低温、低脂、低糖、高纤维素、偏碱性的软食或普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故选D。洗胃后需禁食24小时;从流质过渡为普食;重度中毒者,清醒后24小时暂停饮水。
[单选题]患者输血过程中诉头胀、四肢麻木、胸闷、腰背部剧痛,检测脉搏细弱而快,血压下降,首先应考虑
溶血反应
解析:典型溶血反应临床表现为输入异型血10~20ml后患者即感头痛、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全身不适、腰背酸痛、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迫、脉搏细速,甚至休克;随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及异常出血。若未能及时有效地纠正休克,则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故选D。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r0231m.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