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巨噬细胞
E
题目:(2004)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早进入动脉内膜的细胞是
解析:LDL通过内皮细胞渗入内皮下间隙,单核/巨噬细胞细胞迁入内膜。此即最早期。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堵塞血管破口,阻止出血
解析: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主要有: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性及广泛性出血。如果血管被完全阻塞而同时缺乏有效的侧支循环代偿时,局部组织器官可发生梗死,故不选A,B。心瓣膜上反复发作的血栓形成及机化,可使瓣膜增厚变硬、瓣叶之间粘连,故不选D。血栓引起的出血见于DIC时,微循环内广泛性透明血栓形成,可引起全身广泛性出血和休克,故不选E。堵塞血管破口,阻止出血是血栓对机体有利的影响,故答案应该选择C。
[单选题]昏迷病人的求医行为属
被动型
解析:主动—被动型这种模式是反映患者置于被动地位,而医生处于主动的主导地位的一种模式,常用于手术、麻醉、抗感染治疗等技术。对休克、昏迷、某些精神疾病、智力严重低下等病,这种模式是适合的。患者是被动型
[单选题]用于疟疾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是
乙胺嘧啶
解析:乙胺嘧啶可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因而干扰疟原虫的叶酸正常代谢,对恶性疟及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有效,常用作病因性预防药。因此选A。
[单选题]女,9岁。不规则发热4周,伴乏力、腹痛。查体:T37.8,P110次/分,R28次/分,精神尚好,面色略苍白,咽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心界不大,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胸、腹部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Hb100g/L,血沉72mm/h,抗链"O"(+),C反应蛋白56mg/L。心电图示:P-R间期延长,ST段下移,T波低平。最可能的诊断是
风湿性心脏炎
解析: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发热、乏力、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抗链"O"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ECG示:P-R间期延长,ST段下移及T波低平,提示风湿性心脏炎。心脏炎是风湿热唯一的持续性器官损害,以心肌炎和心内膜炎多见。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1~3周常有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全身酸痛、咽痛、恶心、呕吐等,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有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
[单选题]确定尿道损伤部位及程度,应选用的方法是
尿道造影
解析:逆行尿路造影可确定尿道损伤及程度,尿道断裂时则可见造影剂外溢。诊断性导尿可了解尿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如一次导尿成功,提示尿道损伤不严重。
[单选题]下列疾病的患者中,最易合并疖病的是
糖尿病
解析: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与患者的抗感染能力较低(如有糖尿病),或皮肤不洁、擦伤等有关。
[单选题]新生儿娩出后首先应
清理呼吸道
解析:新生儿娩出后首先应清理呼吸道,轻轻吸除新生儿咽部及鼻腔的黏液和羊水,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大声啼哭,表示呼吸道已通畅。
[单选题]患者,男,42岁。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8小时急诊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6天出现体温升高,呈弛张热,已持续3天,伴有下腹坠痛、里急后重,排黏液样稀便。最可能的诊断是
盆腔脓肿
解析:胃大部切除术后,体温高,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并出现典型的直肠刺激症状,可诊为盆腔脓肿。
[单选题]拇指活动时出现弹响伴疼痛,最可能的原因是
狭窄性腱鞘炎
解析:手指出现腱鞘炎,又称为弹响指或扳机指。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r2en8.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