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处方差错
A
题目:患者男性,43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术后,给予他巴唑片治疗。由于医师字迹潦草,护士误抄成地巴唑片,药房人员照方配发5日,第6日护士查对时才发现并及时更正。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关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超急性排斥反应是由于受者体内存在抗同种异型抗原的抗体
超急性排斥反应往往发生于移植后最初24小时内
急性排斥反应往往在移植后数日出现
急性排斥反应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
解析:(1)超急性排斥反应 超急性排斥反应是在移植物血液循环恢复后数分钟或数小时(24~48小时)内发生的排斥反应,其产生原因是受者体内存在抗供者同种异型抗原(如HLA 抗原、ABO 血型抗原和血小板抗原等)的抗体。在移植术后,这些抗体与移植物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导致移植的血管内凝血和血栓形成。 反复多次输血、多次妊娠、长期血液透析或有同种异基因移植史的个体体内易存在抗供者同种异基因抗原的抗体。 (2)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是同种异基因移植后最常见的排斥反应,一般在移植的数周或数月后发生。CD4+T细胞介导的针对移植物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和CD8+T细胞介导的对移植物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是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移植物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实质细胞的坏死。 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可出现急性血管排斥反应,也称急性体液排斥反应。被排斥抑制物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血管炎症及血栓,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这种排斥反应可能由针对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HLA 分子的IgG 类抗体引起。 (3)慢性排斥反应 一般在移植后数月至数年发生。移植物主要病理变化是纤维化。纤维化是慢性迟发性超敏反应的慢性结局。故选择ABCD。
[单选题]根据取象比类,肝属五行中的( )
木
[多选题]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针对病因的治疗有
骨髓移植
大剂量泼尼松龙
免疫抑制治疗(IST)
造血生长因子
IST联合环孢素
解析:①免疫抑制治疗:适用于有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病例。a.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LG),10~15mg/(kg·d)或3~5mg/(kg·d),疗程为5d,解除骨髓抑制,可恢复造血功能。同时建议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b.大剂量甲泼尼龙(HDMP),为一强有力的免疫抑制药,具有半衰期短、不良作用较轻及肾上腺皮质抑制作用较弱的特点。其免疫抑制效应可能与抑制Ts细胞分化增殖及NK细胞活性有关。每日1g,维持3d以后逐步减量。AA患者不宜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c.环孢素(CsA)联合ATG的免疫抑制治疗,CsA口服3~5mg/(kg·d),可与ATG同时开始使用,或在停用糖皮质激素后,即ATG后4周使用。CsA一般目标血药浓度(谷浓度)为成年人150~250μg/L、儿童100~150μg/L。CsA治疗再障的有效血药浓度并不明确,需要个体化治疗,兼顾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d.他克莫司(FK506),对T细胞活化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比CsA更强,且FK506的肾毒性小于CsA,无牙龈增生作用,因此可替换CsA用于AA的治疗。
②应用促进造血的生长因子:a.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24~48h开始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G-CSF皮下注射G-CSF 5μg/(kg·d),刺激骨髓中残留的粒细胞或者粒细胞的功能,但不推荐将GM-CSF应用于AA患者重症感染的治疗,因其可能导致严重出血及其他严重毒性反应。b.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thGM-CSF);c.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thEPO)。单独使用G-CSF、EPO等造血生长因子对AA患者进行促造血治疗,临床无显著效果;d.白介素-2(IL-2),作用于早期造血祖细胞。
③骨髓移植后抗感染治疗:骨髓移植后需预防卡氏肺孢子菌感染,如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
是快速杀菌剂,对静止期细菌也有较强作用
杀菌速率和杀菌时程呈浓度依赖性
具有较长时间的抗菌药后效应(PAE),且呈浓度依赖
有初次接触效应
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解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杀菌作用的特点有:①杀菌速率和杀菌时程呈浓度依赖性;②仅对需氧菌有效,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强;③具有较长时间的PAE,且呈浓度依赖;④有初次接触效应,即首次接触氨基糖苷类时,细菌能迅速被杀死,再次或多次接触同种抗生素时,其杀菌作用明显降低;⑤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是杀菌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静止期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活性强,抗菌谱广,有明显的PAE。
[多选题]以下属假药的是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变质的
以精神药品冒充普通药品的
[单选题]解救有机磷中毒,如阿托品过量出现中毒,应立即给予的药物是
毛果芸香碱
解析:毛果芸香碱可解救有机磷中毒,如阿托品过量出现中毒,故选E
[多选题]关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描述正确的是
某些细菌细胞膜具有青霉素结合蛋白
当PBPs谱型发生改变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β-内酰胺抗生素与PBPs结合导致细菌变形死亡
PBPs有多种类型
解析: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广泛存在于细菌表面的一种膜蛋白,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靶位。每个菌种都有一套特异的PBPs,称PBPs谱。在一种菌种中PBPs按分子量大小排序,分别称PBP1,PBP2,PBP3……PBPs在不同菌种中各不相同,但其生理功能都直接影响与其结合的抗生素的抗菌活性。PBPs结构与数量的改变是产生细菌耐药的一个重要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r3r49n.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