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6~12小时

B

题目:阿片类物质戒断综合征出现的时间一般为停药后

解析:阿片类戒断综合征:症状于停药后6~12小时出现,表现为强烈渴求阿片类药物,流涕流泪、肌肉疼痛或抽筋、胃肠痉挛、恶心、呕吐、腹泻、瞳孔扩大、反复寒战、心动过速、睡眠不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适度的应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
  • 促进人体适应

  • 解析:心理应激是指人对外界有害物、外界的威胁、挑战等经过认知评价后,认为它将危害人的生存和所处地位时产生的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人体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但过强的、持久的心理应激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降低工作效率并导致心身疾病、心理障碍的发生。所以选E。

  • [单选题]下列哪种情况骨髓红系增生情况与网织红细胞计数不一致
  • 缺铁性贫血

  • 解析:缺铁性贫血时,骨髓中幼红细胞数量增多(红系增生),但由于造血原料缺乏,网织红细胞计数并未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中幼红细胞和粒系细胞显著减少或几乎不存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极低,慢性病例有时可以轻度增高。急性白血病时骨髓粒系增生显著活跃或极度活跃,使红系增生受抑,粒红比例明显增高,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或轻度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骨髓细胞增生增多、红系细胞增高,成熟和幼稚血细胞都有形态异常。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骨髓中红系细胞增生明显增多,网织红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可达10%~30%)。

  • [单选题]股骨下1/3骨折可损伤
  • 胫神经

  • 解析:胫神经为坐骨神经在腘窝上角处的粗大分支,居腘窝最浅面。沿中线下行至腘肌下缘,穿比目鱼肌腱弓深面进入小腿后区。该神经在腘窝内发支分布于膝关节及邻近诸肌,其皮支为腓肠内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皮肤。股骨下1/3骨折及膝关节脱位容易损伤胫神经,引起小腿后侧肌群麻痹,出现足跖屈、内收、内翻、外展障碍,小腿后侧、足背外侧、跟外侧和足底感觉障碍。故选C。

  • [单选题]与外分泌腺相比,下述哪一点最符合内分泌腺特征
  • 为无导管腺体

  • 解析:内分泌是人体的一种特殊分泌方式,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将其分泌的微量激素直接分泌到血液或体液中,对远处或局部激素敏感的器官或组织发挥它的生理调节效应。外分泌腺,是一类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不进入血液,且由导管流出。如肝脏产生胆汁,通过胆总管流到十二指肠。唾液腺、汗腺、皮脂腺、胃腺、肠腺、肝等均属于外分泌腺。答案为D。

  • [单选题]女,35岁。双手第2、3、5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和双肘关节肿痛1年,伴晨僵1小时。查体:上述关节肿胀、压痛。实验室检查:ESR48mm/h,CRP升高。双手X线片:双手骨质疏松,第2近端指间关节可见骨质破坏。对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 解析:】根据患者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关节、双颞颌关节及颈椎受累,并伴有晨僵,初步考虑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了明确诊断应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故选E。

  • [单选题]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我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是
  • 四类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病原微生物分类的识记程度。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r3rz3d.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医儿科学(正高) 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正高) 传染病学(副高) 广东省药学专业中级职称(中药学类) 广东省药学专业初级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影像) 中医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主管护师 医师定期考核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