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

E

题目:患者18岁,牙龈出血、溃疡数日,皮肤出现剥脱性皮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原始细胞35%。

解析:1.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崛起与发展,人类基因组的破译,使其对染色体易位形成融合基因的检出更能反映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本质,从而提出了白血病的MICM分型方案,使白血病的诊断从细胞水平上升到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这不仅对进一步认识白血病的本质及研究其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指导临床治疗和疗效及预后的判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白血病分类的判断标准:①细胞分化阻滞在较早阶段,其分化的白细胞大部分处在原始细胞或早幼细胞阶段,而且病程短、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为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②细胞分化具有较大程度的成熟能力,其大部分细胞为成熟细胞,少部分阻滞在中幼或晚幼细胞阶段,而且起病缓慢、病情较轻、病程较长为慢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者男性,17岁。头昏乏力,牙龈出血半年。查体: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淤点,肝、脾、淋巴结不肿大。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最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
  • 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


  • [单选题]为保证血液分析仪的良好运行,测试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
  • 18~22℃

  • 解析: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最适温度18-22℃,低于15℃,高于30℃,均对结果有影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温度的不同,可使细胞体积发生变化,影响体积的测量,改变细胞黏度分布曲线,影响细胞计数。

  • [单选题]“酶-胆分离”现象常见于
  • 急性重症肝炎

  • 解析:急性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的肝细胞坏死,血转氨酶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称为“酶-胆分离”现象。

  • [单选题]空肠弯曲菌在含血清培养基上可出现
  • 2种菌落

  • 解析:空肠弯曲菌在同一培养基上可出现两种菌落,一种为灰白、湿润、扁平边缘不整的蔓延生长的菌落;另一种为半透明、圆形、凸起、有光泽的小菌落。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rkjj8.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精神病学(正高) 疼痛学(正高) 内分泌学(副高) 中医眼科学(副高) 儿科护理(副高) 康复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8)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代码:107) 广东省药学专业初级 口腔学专业知识 中药学(士)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