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宜用
正确答案 :A
生姜泻心汤
[单选题]下列关于五脏与五液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正确答案 :B
心在液为血
[单选题]属于承山穴主治范围的是
正确答案 :A
痔疾
解析:承山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连线之中点。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操作 直刺1~2寸。不宜做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单选题]用于治疗顽癣的三棱针针刺方法是
正确答案 :C
散刺法
解析:三棱针散刺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
[单选题]治疗饮热迫肺证的主方是
正确答案 :C
越婢加半夏汤
[单选题]有关阿是穴叙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E
只有一个穴位
解析: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载:“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阿是穴无一定数目。
[单选题]黄疸病中,最多见的病机是
正确答案 :D
湿热发黄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单选题]失神的病人突然神志清醒、语言不休者属
正确答案 :C
假神
解析:失神--无神--精亏神衰-久病重病
[单选题]《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天寿过度”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A
肾气有余
解析:肾气有余
[单选题]太阳伤寒的治法是
正确答案 :E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单选题]在胸部,距前正中线4寸循行的经脉是
正确答案 :C
足阳明胃经
解析: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前正中线旁开四寸)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单选题]根据血尿出血部位不同临床上血尿分为
正确答案 :E
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
[单选题]眉间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的骨度分寸是
正确答案 :E
18寸
解析:18寸,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以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来量取腧穴定位方法。可分作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
2.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
3.横指同身寸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又名“一夫法”。
[手指同身寸.png]
[单选题]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应首选
正确答案 :B
四缝
[单选题]《素问·举痛论》中的九气不包括( )
正确答案 :C
忧
[单选题]属于"十九畏"的配伍药组的是
正确答案 :C
官桂与赤石脂
解析:官桂与赤石脂配伍属于十九畏内容。故应选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rkzv0o.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