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通气/血流比例失衡

B

题目: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生Ⅰ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机制是

解析:呼吸衰竭发病机制 1.肺通气不足:肺泡通气量减少会引起缺氧和C02潴留。是Ⅱ型呼衰的机制。 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成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约为4L,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约5L,通气/血流比值约为0.8。一方面当肺毛细血管损害而通气正常时,则通气/血流比值增大,结果导致生理死腔增加,即为无效腔效应;另一方面当肺泡通气量减少(如肺不张、肺水肿、肺炎实变等)肺血流量正常时,则通气/血流比值降低,使肺动脉的混合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而进入肺静脉,形成肺动一静脉样分流或功能性分流,若分流量超过30%,吸氧并不能明显提高PaO2。无论通气/血流比值增高或降低,均影响肺的有效气体交换,可导致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是Ⅰ型呼衰发病的主要机制。 3.弥散障碍:因二氧化碳弥散能力为氧的20倍,故弥散障碍时,通常以低氧血症为主。是Ⅰ型呼衰的发病机制。 4.氧耗量增加: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和抽搐均增加氧耗量而使机体缺氧加重。 题干问的是发生Ⅰ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机制,所以选择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男性,62岁,阑尾切除术后第6天起上腹隐痛,伴发热、寒战,体温高达39.5℃,无腹泻。右下胸叩痛,呼吸音减弱;腹稍胀,右上腹压痛,腹肌软,未及肿块,肠鸣音不亢进。最可能的诊断是
  • 膈下脓肿

  • 解析:阑尾切除术后第6天出现右下胸痛,呼吸音减弱,最可能为膈下脓肿。如行X线透视可见患侧膈肌升高,随呼吸活动受限或消失,肋膈角模糊、积液。

  • [单选题]男,55岁。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5年,肝区隐痛2个月腹部B超提示肝后叶直径约2cm的低回声结节。对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
  • 甲胎蛋白

  • 解析:患者既往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现肝区隐痛,腹部B超提示肝后叶直径约2cm的低回声结节。考虑肝癌的可能,对肝癌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甲胎蛋白的测定。

  • [单选题]心室颤动时初次直流电除颤的能量是
  • 360J

  • 解析: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一旦心电监测显示为心室颤动,应立即用360J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若无效可立即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除颤。

  • [单选题]小儿下呼吸道的解剖特点是
  • 肺弹力纤维发育差

  • 解析:小儿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

  • [单选题]男,34岁,烧伤面积60%,7小时后入院,经注射吗啡、头孢类抗生素和生理盐水1000ml,仍有休克。应考虑为
  • 低血容量性休克

  • 解析:本患者烧伤面积60%,属特重烧伤,主要病理改变是创面大、渗出多、组织肿胀,在最初24~48小时,会有大量体液丢失,患者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因此患者休克,应是低血容量性休克。补液1000ml,远不能纠正体液丢失量。因是伤后7小时,此时创面感染尚未形成,故不存在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烧伤早期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最常见和需要及时、正确处理的主要并发症。

  • [单选题]下列疾病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传染性肝炎一一增殖性炎

  • 解析:各种炎症根据其病变特点不同可分为变质性炎症、渗出性炎症(包括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和增生性炎症。传染性肝炎、阿米巴痢疾、乙型脑炎均为变质性炎,再细分的话阿米巴痢疾为坏死性炎;细菌性痢疾为纤维素性炎症;伤寒为有巨噬细胞增生形成的急性增殖性炎症。

  • [单选题]本能冲动和被压抑愿望属于
  • 潜意识冲突

  • 解析: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察觉,这种潜伏着的无法察觉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v1d3ko.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临床药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副高) 核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5) 康复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8) 病理学主治医师(代码:35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9) 输血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0) 医学临床三基(医技)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 主任/副主任护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