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嗜碱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
D
题目:与IgE具有亲和性的细胞是
解析:与IgE具有亲和性的细胞是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女,23岁。与路人争吵后四肢发抖,不能行走,急送往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是
暗示治疗
解析:此病例为癔症发作,表现为转换障碍,患者将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冲突时所产生的不快情绪无意识地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对于躯体障碍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是暗示治疗。
[单选题]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并发症中可造成患儿突然死亡的原因是
自发性低血糖
解析:营养不良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患儿可表现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但一般无抽搐,若不及时诊治,可导致死亡。故选E。
[单选题]卵巢性激素以胆固醇为原料的合成途径,正确是
孕激素→雄激素→雌激素
解析:性激素有共同的生物合成途径:以胆固醇为前体,通过侧链的缩短,先产生21碳的孕酮或孕烯醇酮,继而去侧链后衍变为19碳的雄激素,再通过A环芳香化而生成18碳的雌激素。性激素的代谢失活途径也大致相同,即在肝、肾等代谢器官中形成葡萄糖醛酸酯或硫酸酯等水溶性较强的结合物,然后随尿排出,或随胆汁进入肠道由粪便排出。
[单选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的学校卫生工作任务是
制订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计划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各自承担学校卫生工作任务的理解和应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校卫生工作承担下列任务:①实施学校卫生监测,掌握本地区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掌握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动态;②制订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计划;③对本地区学校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开展学校卫生服务。
[单选题]患者男,57岁。寒战、发热(最高体温达38.7℃)、全身不适、恶心、呕吐3天。体检:血压145/90mmHg,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蛋白(++),白细胞满视野,红细胞8~10/HP。中段尿细菌培养为阳性。查双肾B超、肾功能均无异常。2年来有多次类似发作,近半年来夜尿明显增多。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
复发型
解析:复发型常多次急性发作,发病时可有全身感染症状、尿路局部表现及尿液变化等,类似急性肾盂肾炎,与题目所述患者病情相符合,B正确。低热型以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A不正确。血尿型以血尿为主要表现,呈镜下或肉眼血尿,发病时伴腰痛、腰酸和尿路刺激症状,C不正确。隐匿型无任何全身或局部症状,仅有尿液变化,尿细菌培养可阳性,又称无症状性细菌尿,D不正确。高血压型在病程中出现高血压,偶可发展为急进性高血压,常伴贫血,但无明显蛋白尿和水肿等,E不正确。故选B。
[单选题]对麻疹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Koplik斑
解析:麻疹黏膜斑(Koplik斑)是麻疹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意义。
[单选题]产后5日,体温37.7℃,恶露增多有臭味,下腹疼痛及压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解析:产裤感染的临床表现有6种:①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②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③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④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⑤血栓静脉炎;⑥脓毒血症及败血症。第3题中,产后5日,体温37.7℃,恶露增多有臭味考虑为产褥感染,下腹疼痛和压痛是宫体炎的表现,故第3题选A;第4题中,产后10日,寒战后发热可诊断产褥感染,左下肢持续疼痛伴水肿,皮肤发白,习称“股白肿”,是血栓性静脉炎的表现。故第4题选D。
[单选题]新生儿胎便的特点错误的是
新生儿生后12小时内排出胎便
解析: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由肠黏膜脱落上皮细胞、羊水及消化液组成,呈墨绿色,3~4天排完。
[单选题]慢性活动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
幽门螺杆菌感染
解析:慢性活动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v1d5d7.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