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托吡酯
D
题目:女,40岁。发作性头痛20年。头痛原为每年3~5次发作,表现为一侧额、颞部的炸裂样剧烈头痛,可伴随恶心、呕吐,短睡或用"止痛片"可以缓解。近半年发作频繁,每月3~4次,持续时间1~2天,不能工作和做家务事。半年来,患者纳差、睡眠差、月经紊乱、体重增加明显、血压偏低、易怒、紧张和始终担心"脑子长肿瘤"。对此患者的恰当干预措施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偏头痛的预防治疗。偏头痛发作频繁者需要药物预防治疗,有证据支持的选择包括托吡酯、丙戊酸、氟桂利嗪、普萘洛尔等。故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药物,以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该病例有血压低、失眠、焦虑、月经紊乱、体重增加等情况,故不适合普萘洛尔(降低血压、增加焦虑)、氟桂利嗪(改善睡眠,但增加焦虑和体重)和丙戊酸(增加体重、加重月经紊乱)。尼莫地平缺乏有效预防偏头痛发作的证据。托吡酯能有效预防偏头痛,降低体重,且对焦虑障碍有一定益处,故适合。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男,35岁。半年前因车祸致右肱骨外科颈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患肩麻木、外展无力。查体:右肩外侧肩峰下长约10cm手术切口瘢痕,三角肌萎缩,上肢不能主动外展,肩部皮肤感觉消失,肘及前臂功能正常。X线片示右肱骨外科颈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骨折已愈合。该患者诊断应考虑为
腋神经损伤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上肢各神经损伤的表现。选项A、B、C、D中的损伤,不是题干所给的临床表现,只有腋神经的损伤,才可能出现三角肌瘫痪,肩部感觉消失,外展不能。再者,患者丰年前曾行肩部手术,且手术切口为肩峰下超过5cm,容易损伤腋神经。因此标准答案为E。
[单选题]何谓开放性脱位
关节腔与外界相通
解析:脱位后关节腔与外界相通即为开放性脱位,故选E。
[单选题]具有抗尿崩症作用的药物是
氢氯噻嗪
解析:噻嗪类药物属于中效能利尿药,能明显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尿量及口渴症状,主要因排钠,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减轻口渴感,故可以用于肾性尿崩症及垂体性尿崩症。氢氯噻嗪属于噻嗪类利尿药,具有抗尿崩症作用,其他选项不属于噻嗪类药物,不具有该作用,故选A。
[单选题]不属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内容的是
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
解析:第二十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内容应当包括:(一)《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处方集》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三)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四)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单选题]患者,男,48岁。9周前开始腹泻、腹痛,脓血便,一日10余次,经用黄连素、呋喃唑酮灵治疗无效。病后1个月,因右距小腿关节肿痛,行走不便入院。查体:轻度贫血,黄疸阴性,肝、脾未触及,左下腹轻压痛。双侧距小腿关节、膝关节肿胀,压痛阳性。便常规:红细胞50个/HP,白细胞30个/HP,红细胞沉降率80mm/h。最可能的诊断是
慢性菌痢合并多发性渗出性关节炎
解析:9周前开始腹泻、腹痛、脓血,便常规:红细胞50个/HP,白细胞30个/HP,提示菌痢。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到2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菌痢。而类风湿关节炎以小关节受损为主要表现,长期慢性肠道感染,会出现炎症性关节病。关节炎是菌痢的并发症之一,这是变态反应所致。
[单选题]医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坚持
医疗卫生保健实践
解析:医德修养源于医疗卫生保健实践,同时又服务于医疗卫生保健实践。因此,医务人员坚持医疗卫生保健实践是医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显然C是正确答案。但是,A、B、D、E也是医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只是相比之下属于医德修养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单选题]氨的运输所涉及的机制是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解析:氨在血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有两种,即丙氨酸和谷氨酰胺。肌肉中的氨经转氨基作用转移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丙氨酸再经血液运到肝脏,在肝脏,丙氨酸经联合脱氨基生成丙酮酸和氨,氨用于合成尿素,丙酮酸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经血再运回肌肉,形成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谷氨酰胺主要是将脑和肌肉中的氨运向肾脏和肝脏。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核蛋白体循环是蛋白质合成中肽链延长的过程,甲硫氨酸循环也称蛋氨酸循环,是甲基转移的过程。鸟氨酸循环是肝脏利用氨合成尿素的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v1l47d.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