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正不胜邪,胃气暴绝

C

题目:病人舌苔厚腻骤然消退的临床意义是( )

解析:在疾病过程中,舌苔的厚薄变化,主要反映邪正的消长进退。厚苔骤然消退而舌上无新生薄苔,为正不胜邪,胃气暴绝。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消化性溃疡的疼痛特征是
  •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

  • 解析: 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装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 [单选题]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功效的药物是( )
  • 决明子

  • 解析:决明子的功效: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青盲内障等症。

  • [单选题]患儿,出生4天。体重2200g,身长44cm,头大囟张,头发稀黄,耳壳软,哭声低弱,肌肤欠温,指甲软短,骨弱肢柔,指纹淡。其治法是
  • 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 解析: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婴儿,称为低出生体重儿,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而见身短,头大囟张,头发稀黄,耳壳软,哭声低弱,肌肤欠温,指甲软短,骨弱肢柔,指纹淡,治以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CK恢复正常是在
  • 发病后72~96小时

  •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3~4天(72~96小时)后CK恢复正常。

  • [单选题]患者月经过多,色紫暗,有血块;经行腹痛,平时小腹胀痛;舌紫暗有瘀点,脉涩。其证候是( )
  • 血瘀证

  • 解析:瘀血阻于冲任,新血难安,故经行量多;瘀血内结,故经色紫黯有块;瘀阻胞脉,“不通则痛”,故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为血瘀之征。治宜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三七、茜草。或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本题易被A、E选项干扰。本证没有精神抑郁,胸闷不舒等气滞证的症状。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是( )
  • 粪-口

  • 解析: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

  • [单选题]治疗便秘的腧穴是( )
  • 丰隆

  • 解析:丰隆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 [单选题]最容易产生内燥病变的脏腑是
  • 肺、胃、大肠

  • 解析:D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以肺、胃、大肠为多见,可见津液枯涸及阴虚内热病证。如以肺燥为主,则应兼见干咳无痰,甚则咯血;以胃燥为主,则胃阴虚亏,可伴见舌光红无苔;如若肠燥,则应兼见便秘等症。

  • [单选题]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补气作用的配伍是
  • 相恶

  • 解析: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v1mk6o.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急诊医学(正高) 精神病学(正高) 肿瘤内科(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正高) 整形外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副高) 超声波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6) 辽宁初级药师 口腔助理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