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食糖不超过人体总能量消耗的5%

E

题目:下列关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膳食宝塔共分五层,谷类食物在底层,每人每天应该吃250~400g;蔬菜和水果在第二层,每天应分别吃300~500g和200~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在第三层,每天应该吃125~225g(畜禽肉50~75g,鱼虾类50~100g,蛋类25~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在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50g的大豆类及坚果。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但是膳食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因为我国居民现在平均吃糖的量还不很多。但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高的食品及饮料有增加龋齿和肥胖的危险。因此答案为E。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β受体阻断药的适应证
  • 支气管哮喘


  • [单选题]找出不同条件下高发人群、患者以及高发地区的共同特点
  • 求同法


  • [单选题]有关月经初潮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月经初潮是评价女性性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 [单选题]肾髓质高渗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是
  •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 解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近髓肾单位的髓袢与直小血管是一个并行排列液体逆向流动的U形管道,而各段肾小管对溶质和水有选择性通透性,构成了逆流系统,为肾髓质的渗透梯度的形成具备了条件。   外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外髓部是逆流倍增过程的起始部位,由于髓袢升支粗段位于外髓部,能主动重吸收NaCl,对水则不易通透,所以外髓部的高渗梯度主要由升支粗段NaCl重吸收形成的。   内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与内髓质集合管尿素再循环和髓袢升支细段NaCl由管内向管外组织间液顺梯度扩散有关。 ①尿素再循环:髓袢升支细段管壁对尿素具有中等度的通透性,内髓部组织液中尿素便顺浓度梯度进入髓袢升支细段,小管液相继流经升支粗段、远曲小管、皮质部、外髓部集合管至内髓集合管处,尿素再顺浓度梯度扩散到组织液,形成尿素再循环,促进内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 ②NaCl对渗透梯度形成的作用:在髓袢降支细段对NaCl不易通透,但对水有通透性,降支细段小管液NaCl浓度愈来愈高,到髓袢顶端转折处达最高值。小管液转入升支细段后,管壁对NaCl有较高通透性,对水则不易通透,NaCl便顺浓度梯度扩散入内髓部组织液,提高内髓部渗透梯度。【该题针对“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识别转录起始点的是
  • σ因子


  • [单选题]宗教信仰主要通过什么来影响人们的健康
  • 精神生活


  • [单选题]我们调查某条河流对其附近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进行医学检查的时候被查人群应该是
  • 敏感人群


  • [单选题]直线回归中,如果自变量X乘以一个不为0或1的常数,则有
  • 回归系数改变

  • 解析:在直线回归方程中,当自变量x乘以一个不为0或1的常数,回归系数会发生变化,而截距不变化。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v1ve0d.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核医学(正高) 神经内科学(副高) 烧伤外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副高) 整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4) 输血技术(师)(代码:214) 住院医师规培(内科)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肿瘤科) 中医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中药学(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