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有关颅脑CT扫描定位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听眉线又称大脑基底线,即瑞氏线

  • 解析:听眶线又称大脑基底线,即瑞氏线。

  • [单选题]从发现磁共振理论到获得首例人体磁共振图像大致经历了
  • 正确答案 :D
  • 30年

  • 解析: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劳克和柏塞尔发现MRI现象。1978年5月28日,他们取得了第一幅人体头部的核磁共振图像。

  • [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颅脑、甲状腺、肝脏以及胰腺的灌注成像,都属于CT的功能成像

  • 解析:CT胃肠道仿真内窥镜检查丰富了消化系统的检查,但容易产生假象,还是以钡剂检查为首选。对脊髓的显示,MR为首选检查。CTA图像质量低于DSA。对于脑部钙化性病灶,CT的检出率高于MR。

  • [单选题]第二肝门层面自左向右依次为
  • 正确答案 :A
  • 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上段


  • [单选题]IP读取扫描像素点尺寸一般为
  • 正确答案 :A
  • 50—80μm


  • [单选题]根据电磁原理,质子自旋所产生的角动量方向在外加磁场中的表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E
  • 质子自旋角动量方向顺磁场方向数目略多于逆磁场方向数目


  • [多选题]决定CT多扇区重建时间分辨率的因素有
  • 正确答案 :CD
  • X线球管的旋转速度

    患者心率


  • [单选题]自旋回波脉冲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 正确答案 :C
  • α=90°

  • 解析:SE序列RF脉冲翻转角为90°

  • [单选题]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在MRI磁场中的安全范围是
  • 正确答案 :B
  • 5高斯线之外

  • 解析: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安全准则也明确规定带心脏起搏器等体内电子植入物的患者不得进入5高斯线(0.SmT)内的磁场。因为这类装置内含许多金属元器件,当体内植入此类装置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人体被置于强大的外加静态磁场和变化着的梯度磁场中,在MRI的强磁场及磁扭矩的作用下,磁场与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的铁磁性元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体内植入装置产生移位、功能紊乱及局部升温等现象,轻者造成植入装置失灵,重者造成患者局部灼伤、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 [单选题]SF序列质子密度加权像TR通常为
  • 正确答案 :E
  • 2500ms

  • 解析:在SE序列中,一般采用较长'rR和较短TE可获得质子密度加权像。一般TR为2500ms左右。

  • [单选题]最早应用于CT检查的部位是
  • 正确答案 :C
  • 头颅


  • [多选题]关于胸部低辐射剂量普查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BC
  • 胸部低辐射剂量普查的适应证包括肺及横隔的肿瘤

    肺窗窗宽1600~2000HU,窗位-600~800HU

  • 解析:胸部低辐射剂量普查的适应证包括:健康检查或肺及纵隔的肿瘤、肺结核、炎症等治疗后复查。肺窗窗宽:1600~2000HU,窗位-600~-800HU;软组织窗窗宽300~350HU,窗位30~50HU;骨窗窗宽1000~2000HU,窗位300~500HU。

  • [单选题]训练X线球管的目的是
  • 正确答案 :D
  • 避免球管损坏


  • [单选题]从发现磁共振理论到获得首例人体磁共振图像大致经历了
  • 正确答案 :D
  • 30年

  • 解析: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MRI现象。1978年5月28日,取得了第一幅人体的磁共振图像。

  • [单选题]关于失超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E
  • 失超后的磁体必须更换

  • 解析:温度、磁场及电流中的任一参数超过临界值,超导磁体都会变成常导体,此过程称为失超。保持超导体的工作温度不变,只有当流过超导体的电流降到恢复电流以下时,超导体才能稳定地恢复为超导态。

  • [多选题]与非螺旋CT扫描相比,关于单层螺旋CT扫描优缺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CD
  • 层厚敏感曲线增宽,纵向分辨力提高

    一般不会产生部分容积效应

  • 解析:层厚敏感曲线增宽,纵向分辨力下降。可出现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图像质量。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vk5e2n.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肿瘤放射治疗(正高) 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正高) 卫生毒理(正高) 消化内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副高) 呼吸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5) 职业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4) 中医骨伤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8)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 临床营养(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