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输尿管碎石梗阻
C
题目:患者,男性,60岁。上腹部隐痛2月余,伴肾区叩击痛,镜下血尿。B超示,左肾有一结石,直径约0.8cm×0.9cm。肾盂静脉造影( IVP)示肾功能正常,双侧输尿管通畅。
解析:题干说该患者治疗后当天出现血尿,且有碎石排出,次日出现肾绞痛、发热,尿闭一系列的症状体征,故是治疗后当天出现的,故考虑为输尿管碎石梗阻导致。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女,60岁。患阿米巴痢疾,护士灌肠时为其安置右侧卧位,其主要目的是
提高效果
解析: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采取左侧卧位为宜;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采取右侧卧位,以提高治疗效果。
[单选题]患者,男性,20岁。踢球时造成左侧胫骨骨折,急诊予胫骨内固定术,护士指导患者出院后应进行功能锻炼,以下不属于功能锻炼的目的是
预防静脉血栓
解析:题目问的是功能锻炼的目的,ABCD答案均属于功能锻炼的目的,只要E答案不是。静脉血栓是各种原因所致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增加和血液凝固性增高,当血管内皮受到轻微损伤时,可促使血小板在该处黏附形成血小板性血栓,继而纤维蛋白沉着,血栓增大,而使血管腔闭塞。
[单选题]臀大肌注射的部位为( )
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1/3处
解析:臀大肌注射部位的定位方法为两种。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选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单选题]初产妇,30岁,孕40周。半夜阴道流出水样物约300ml急诊入院,诊断为胎膜早破。护士应为患者采取的卧位是
头低足高位
解析:胎膜早破、胎先露未衔接的产妇住院待产,绝对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垫高臀部(头低足高位),以防脐带脱垂造成胎儿缺氧或宫内窘迫。
[单选题]确诊宫颈癌的依据是
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解析: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在碘试验或阴道镜辅助下取多点的宫颈活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确定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最可靠方法。
[单选题]有关卵巢周期变化下述不对的是
如卵子未受精,黄体于排卵后9~10d萎缩,黄体寿命一般为10d左右
[单选题]患者男,70岁。患慢性呼吸衰竭入院,近二天患者烦躁不安,呼吸浅速,球结膜水肿,夜间失眠,心率加快。考虑患者发生了
二氧化碳潴留
解析:CO2潴留的临床表现 二氧化碳分压能较准确地反映呼吸功能状态。二氧化碳分压>6kPa为高碳酸血症,提示通气不足,示有CO2潴留,为呼吸性酸中毒;<5.99kPa,为低碳酸血症,提示通气过度,示CO2排出过多,为呼吸性碱中毒;pCO2>4.66kPa时可出现呼吸衰竭,>7.32kPa是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志之一;当二氧化碳分压升至10.64kPa以上,出现中枢神经的抑制症状,首先表现为神经反应迟钝、头痛、定向力障碍,进而出现精神错乱、昏睡、半昏迷至昏迷,甚至发生抽搐。当二氧化碳分压升至15.96kPa时,几乎不可避免地出现昏迷,伴足底反射消失,瞳孔一般缩小,颅内压升高,危及生命,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对病情的影响程度,与个体有明显差异,与CO2潴留产生的快慢有直接的关系。当CO2急剧潴留(急性呼吸衰竭),即使二氧化碳分压未超过10.64kPa,亦可出现昏迷。
[单选题]降低颅压治疗最常用的是
甘露醇
解析:甘露醇注射液作为高渗透降压药,是临床抢救特别是脑部疾患抢救常用的一种药物,具有降低颅内压药物所要求的降压快、疗效准确的特点。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故选E。
[单选题]关于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婴儿呼吸节律很规整,若不齐就有严重问题
解析:由于婴幼儿的肺部的容量很小,从而使得孩子的呼吸受到很到的限制,但是小孩子的代谢又十分的旺盛,对氧气的需求量和成人没有很大差别,因此为了满足婴幼儿机体代谢以及生长的需要,只有通过增加呼吸的频率来补充氧气。因此婴幼儿的年龄越小,其呼吸的频率就会越快。婴幼儿因为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全,以致对于呼吸的调节功能很差,特别容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或者是间歇呼性吸甚至是呼吸暂停等症状,以上一些症状尤其以新生儿表现的最为明显,且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每分钟的呼吸数以及脉搏的次数都会有很大不同。因为婴幼儿胸廓的活动范围会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呼吸辅助肌肉的发育又不完全,因此在婴幼儿进行呼吸的时候肺部会向横膈方向一定,且呈现出腹式呼吸。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vn1r7j.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