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患者病程短,进食海鲜后病情加重,伴发热,而且有里急后重,后者是细菌性痢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细菌性痢疾成立,可立即应用抗生素治疗,无需结肠镜检查,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D
题目:患者女性,24岁,因腹泻2个月就诊。大便5~6次/日,带鲜血。血与大便相混,里急后重。曾不规律服用利复兴5天,效果不满意。1周前进食海鲜后腹泻、便血加,伴发热,最高体温37.6℃。
解析:进食海鲜后病情加重,伴发热,考虑肠道感染不是菌痢故D说法错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与眩晕证有关的主要脏腑是( )
肝、脾、肾
[单选题]致病后最易出现发热恶风、汗出等症状的病邪是( )
风邪
[多选题]十二指肠溃疡高胃酸的主要因素有( )
壁细胞总数增加
壁细胞对胃泌素过分敏感
迷走神经张力亢进
胰泌素、肠抑胃肽等分泌减少
[多选题]关于肝性脑病的氨代谢,下述哪些正确
大多数门腔分流术患者血氨及脑脊液中氨含量都增高
动脉血和脑脊液中氨含量明显相关
便秘时会引起血氨增高
结肠呈碱性环境时产氨增加
解析:1.因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血氨升高不显著。氨主要是由肠道细菌分解蛋白质产生(HP产氨也是一个来源),吸收入血进入循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起病急,症状重,10天内即出现危重症状,其导致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是肝衰竭后,血中增多的游离脂肪酸、硫醇、酚、胆酸、芳香族氨基酸等。患者起病后因病情危重,进食受影响,故相对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或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而言,其血氨升高不显著。故B错误。2.动脉血和脑脊液中氨含量明显相关即指动脉血氨含量升高,脑脊液中氨含量也会升高。两者成正相关。C正确。3.由于门腔静脉间有手术分流或自然形成的侧支循环,使门静脉中的毒性物质未经肝脏处理而进入体循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此型脑病的发生通常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去除诱因,脑病常可获得改善,受到诱因的作用又可复发。该型患者中多数伴有血氨升高。A正确。4.忌肥皂水灌肠,因其可使肠腔内呈碱性,使氨离子弥散入肠黏膜进入血循环至脑组织,产氨增加使肝性脑病加重 。E正确。6.便秘时会引起血氨增高D正确。
[多选题]有关肝脏触诊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常人深吸气时可于肋缘下1cm、剑突下3cm触到肝脏下缘
肝硬化早期肝脏大,晚期缩小,触诊质地坚硬,表面有结节感
肝瘀血时肝脏明显大、韧,表面光滑,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肝表面触到大块状隆起者多见于巨块型肝癌
解析: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但腹壁松软的瘦长体形者,于深吸气时可于肋弓下触及肝下缘,但在1cm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以内,但腹上角较锐的瘦长体形者剑突根部下可达5cm;正常人的肝脏质软、质韧(中等硬)和质硬。弥漫性肿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Budd-Chiari综合征、白血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局限性肝肿大常可看到或触到局部膨隆,见于肝脓肿、肝肿瘤及肝囊肿(包括肝包囊虫病)等。肝脏的质地触之似鼻尖者为质韧(中等硬),见于肝炎、脂肪肝及肝淤血时;触之硬如额头者为质硬,见于肝硬化、肝癌。肝脓肿或囊肿有液体时呈囊性感,大而表浅者可能触到波动感。肝脏边缘的位置异常改变有以下几种: 肝脏边缘钝圆常见于脂肪肝或肝淤血。肝脏表面不光滑,呈不均匀的结节状,边缘厚薄也不一致者见于肝癌、多囊肝。需要检查的人群:常规体检项目,腹部异常者。故选:ABCE。
[多选题]慢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有
酗酒
吸烟
基因突变
解析:1.常见的原因是酒精过量和胆系疾病(主要是胆石),2.导致慢性胰腺炎其他的原因尚有:创伤与手术,代谢障碍,营养障碍,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故ABD正确。
[多选题]属于"补其不足"治疗方法的是( )
补气
养血
补阳
[多选题]内伤发热辨证时应注意区别( )
病情轻重
证候虚实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vnordj.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