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食管裂孔疝术后

D

题目:与胃食管反流发生无关的因素为

解析:胃-食管反流发生的因素: 1.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 ①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sphincter,LES)压力降低:是引起GER的主要原因。正常吞咽时LES反射性松弛,压力下降,通过食管蠕动推动食物进入胃内,然后压力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出现一个反应性的压力增高以防止食物反流。当胃内压和腹内压升高时,LES会发生反应性主动收缩使其压力超过增高的胃内压,起到抗反流作用。如因某种因素使上述正常功能发生紊乱时,LES短暂性松弛即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②LES周围组织薄弱或缺陷:例如缺少腹腔段食管,致使腹内压增高时不能将其传导至LES使之收缩达到抗反流的作用;小婴儿食管角较大;膈肌食管裂孔钳夹作用减弱;膈食管韧带和食管下端黏膜瓣解剖结构存在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胃压低、腹内压增高等,均可破坏正常的抗反流作用。 2.食管廓清能力降低 正常情况下,食管廓清能力是依靠食管的推动性蠕动、唾液的冲洗、对酸的中和作用、食丸的重力和食管黏膜细胞分泌的碳酸氢盐等多种因素完成对反流物的清除,以缩短反流物和食管黏膜的接触时间。当食管蠕动减弱、消失、或出现病理性蠕动时,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这样就延长了有害的反流物质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增加了对黏膜的损伤。 3.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 屏障作用是由黏液层、细胞内的缓冲液、细胞代谢及血液供应共同构成。反流物中的某些物质,如胃酸、胃蛋白酶以及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使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引起食管黏膜炎症。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 胃排空能力低下,使胃内容物及其压力增加,当胃内压增高超过LES压力时可使LES开放。胃容量增加又导致胃扩张,致贲门食管段缩短,使其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十二指肠病变时,幽门括约肌关闭不全则导致十二指肠胃反流。故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以下几项护理措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不适当的是
  • 增加活动量,提高活动耐力

  • 解析: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待心功能好转后,才逐步增加活动量。

  • [单选题]护患沟通中倾听的主要技巧是
  • 集中精力


  • [单选题]小儿的前囟早闭见于( )
  • 小头畸形

  • 解析:先天性小头畸形, 十分 少见, 是因为大脑发育差而引起囟门早闭.这种婴儿头围 明显低于正常值 , 全身发育也明显落后于正常水平

  • [单选题]患儿男.3岁。因发热、四肢关节游走性肿痛而入院。查体:心率快,176次/分,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肝大。立即进行治疗,不正确的是
  • 应用阿司匹林

  • 解析:该患儿因发热、四肢关节游走性肿痛而入院。心率176次/分,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肝大。考虑为心力衰竭,其治疗要点:消除病因及诱因,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保护心功能。 1.病因治疗 病因对心衰治疗很重要,应予以及时治疗。 2.对症治疗 保持患儿安静,烦躁哭闹者可予镇静剂。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限制入量至生理需要量的80%,以限制水摄入为主。 3.药物治疗 (1)正性肌力药:仅用于紧急情况下改善心排血量。主要包括:①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常用药物有地高辛、毛花苷丙。洋地黄化后12小时可开始给予维持量;②β受体激动剂:常用制剂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2)利尿剂:首选呋塞米,每次1~2mg/kg,静脉注射。

  • [单选题]为避免苯丙酮尿症患儿智力低下,开始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最好是在
  • 出生后3个月内

  • 解析:饮食治疗如果在出生后5个月才开始,则大部分患儿有智力低下;4~5岁时才开始饮食治疗,则只能使抽搐发作和行为异常得到减轻。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vnz4l7.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胸心外科(正高) 泌尿外科(正高) 变态反应(正高) 中医外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副高) 康复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8) 核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7) 中医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PRK-LASIK医师、技师 执业药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