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石膏
C
题目:断面有纵纹理,状如纤维的药材是
解析:本题考查石膏的性状特点。呈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为纤维状结晶的聚合体),大小不一。全体类白色;常有夹层,内藏有青灰色或灰黄色片状杂质。体重,质软,易纵向断裂;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显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嗜睡的常见病证有
痰湿困脾
心肾阳虚
热入心包
解析:ABC本题考查的是嗜睡的临床意义。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称为嗜睡,多见于阳虚阴盛、痰湿困滞的病证。如头目昏沉而嗜睡者,多由痰湿困遏,清阳不升所致;神疲欲寐,闭眼即睡,呼之即醒或朦胧迷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者,又称之为“但欲寐”,是少阴心肾阳虚之征。若昏睡见于急性热病者,多属邪人心包,热盛神昏之象。
[单选题]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是
春秋战国至宋代
解析: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中药炮制的发展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现代(1912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答案选B
[单选题]艾叶除温经止血外,还有的功效是
散寒暖宫止痛
解析:艾叶来源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本品辛香行散,苦燥温通,炒炭兼敛,入肝、脾、肾经。既善温经脉、理气血而止血,为治虚寒性出血之要药,尤宜崩漏与胎漏。又善散寒湿、暖子宫而止痛,为治经寒痛经、寒湿带下、宫冷不孕及脘腹冷痛所常用。用治湿疹瘙痒,可收燥湿止痒之功;用于温灸,可收温经止痛之效。功效为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答案选E
[单选题]既能补中益气,又能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药物是
大枣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各个药物的功效,A.党参【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B.太子参【功效】补气生津。C.大枣【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D.蜂蜜【功效】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E.白术【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故正确答案为C。
[多选题]唇形科植物的药材有( )。
薄荷
荆芥
益母草
广藿香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薄荷、荆芥、益母草和广藿香的来源"。(1)薄荷的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茎叶。(2)荆芥的来源: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花穗名荆芥穗。(3)益母草的来源: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4)广藿香的来源: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5)紫花地丁的来源: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所以,选项A、B、C、D符合题意。选项E的紫花地丁的基原为堇菜科植物,不属于唇形科植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vryjn.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