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极期
B
题目:患者男,20岁。因“突起高热3天”以“流行性乙型脑炎”收治入院。查体:体温39.8℃,脉搏120次/分,呼吸38次/分,节律不整,对光反射迟钝,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颈强直(+)。
解析:1.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表现为:①持续高热,达40℃以上;②意识障碍;③惊厥:可有局部小抽搐、肢体阵挛性抽搐、全身抽搐或强直性痉挛;④呼吸衰竭,多为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本患者正是符合呼吸衰竭的表现,并且患者对光反射迟钝,说明有意识障碍表现,判断患者应该处于极期。选B。
2.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是乙型脑炎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其中呼吸衰竭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而惊厥可表现为局部小抽搐、肢体阵挛性抽搐、全身抽搐或强直性痉挛。故本题选C。
3.惊厥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发作时间多在3~5分钟之内,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结合此患者的症状选择C是正确的。故选C。
4.乙型脑炎惊厥的处理是保持病室安静,松解衣服和领口,立即放置患者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将包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磨牙之间。患者惊厥不会出现大发作,所以没有必要压迫患者肢体。故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为患者实施红外线烤灯照射时,护士操作不正确的是
灯距为20~30cm
解析:红外线灯:用于消炎、解痉、镇痛、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和肉芽组织生长。方法为灯距30~50cm,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
[单选题]下述疾病中,门诊应首先安排入院的是
严重颅脑损伤
解析:门诊遇高热、剧痛、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患者应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诊室处理。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常有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异常等表现,病情危重应积极抢救,需首先安排入院。
[单选题]患者,男,32岁,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入院,神志浅昏迷,面色潮红,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要求出院。护士做出院宣教时,指导患者及家属应注意意识的变化,主要考虑是
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解析:重度中毒病人抢救清醒后,经过约2~60天的“假愈期”,可出现迟发性脑病的症状,如精神意识障碍等去大脑皮质状态、帕金森病综合征、肢体瘫痪、癫痫、周围神经病变,去大脑皮质状态是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或继发性癫痫.约占重度中毒的50%左右,多在急性中毒后1~2周内发生。
[单选题]患者,男,67岁,因胆道结石入院。术后分析该患者的结石成分主要是胆固醇结石,护士在健康指导时向患者解释该结石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胆汁成分改变
解析:正常胆汁中胆盐、磷脂酰胆碱、胆固醇三种成分按一定的比例组成微胶粒溶液。如果胆汁中的胆盐与胆固醇比例失调,则易使胆固醇析出形成结石。
[单选题]最容易发生骨肉瘤转移的脏器是
肺
解析:最容易发生骨肉瘤转移的脏器是肺。因为肺供血丰富。
[单选题]李女士,65岁,诊断为心房纤维颤动。护士为其测量血压时,动脉搏动微弱而不易辨清,需重复测量。下述做法错误的是
连续加压直到听清为止
解析: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应重测。先将袖带内气体驱尽,使汞柱降到“0”点稍等片刻后再进行测量,直到听准为主。否则连续加压,时间过长,可使肢体循环受阻,病人感到不适,并影响测量数值。故答案为D。
[单选题]患者,女,30岁,已婚,主诉月经期腹痛剧烈,诊断为痛经,对此患者的护理措施,下列错误的是
经期常规服用镇痛药
解析:按医嘱口服避孕药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治疗原发性痛经。止痛药不能针对痛经的发生原因达到有效止痛的目的,而且长期习惯性服用止痛药,易造成药物依赖性。
[单选题]护士甲与护士乙同在一个病房工作,两人性格各异,乙觉得甲做事风风火火,不够稳重,甲觉得乙做事慢条斯理,拖拖拉拉,所以俩人经常会产生些矛盾,造成护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是
心理因素
解析:护际关系是指护士与护士之间的关系,临床中由于职务、知识水平、工作经历等不同,可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易导致矛盾发生。本题中两护士由于性格不同对彼此做事的态度、观点不认可导致矛盾的发生,是由于两人的心理因素引起,与护士的职位、年龄、学历、收入等因素无关,所以心理因素是导致本题中两护士矛盾产生的原因。(E对ABCD错)。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w2r4zj.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