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胁痛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 正确答案 :AB
  • 胸痛

    胃脘痛

  • 解析:1.胸痛。胸痛与胁痛均可表现为胸部的疼痛,故二者需鉴别。不过胁痛部位在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实验室检查多可查见肝胆疾病;而胸痛部位则在整个胸部,常伴有胸闷不舒,心悸短气,咳嗽喘息,痰多等心肺病证候,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等检查多有心脏疾病。2.胃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而痛,胆病的疼痛有时发生在心窝部附近,胃痛与胁痛有时也易混淆,应予鉴别。但胃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处,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如有胃痛连胁也是以胃痛为主,纤维胃镜等检查多有胃的病变;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B超等实验室检查多可查见肝胆疾病。

  • [单选题]葶苈大枣泻肺汤不可用于下面证候中的
  • 正确答案 :E
  • 肺痿吐涎沫者


  • [多选题]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的病因有
  • 正确答案 :ABCDE
  • 药物:抗癌药,氯霉素,磺胺药,保泰松,苯妥英钠

    化学毒物,苯和杀虫剂

    放射线

    病毒感染

    乙肝丙肝风疹病毒EB病毒及流感病毒等

  • 解析:再障常见的病因有:1.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2.化学毒物:苯及其衍化物和再障关系已为许多实验研究所肯定。3.电离辐射:X线、γ线或中子可穿过或进入细胞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长期超允许量放射线照射(如放射源事故)可致再障。4.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和再障的关系已较肯定,称为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风疹病毒、EB病毒及流感病毒等均可引起再障。5.免疫因素;6.遗传因素;7.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E。

  • [多选题]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BCDE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增生疾病

    临床特点是粒细胞显著增多,脾明显肿大,病程较缓慢,大多以急性变而死亡

    绝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较特异的pH标记染色体

    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以中年最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早期常无自觉症状,病人可因健康检查或因其疾病就医时才发现血象异常或脾大,才被确诊

  • 解析: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骨髓以髓系增生,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及脾脏肿大为主要特征。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但以50岁以上的人群最常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男性比女性更常见。通常大多数CML患者临床上处于“慢性”或“稳定”阶段,此期可持续3~4年。一旦发生急变,病情迅速恶化,治疗非常困难,存活期很少超过6~12个月。90%以上的慢性期患者骨髓中期分裂细胞往往Ph染色体阳性。20%~40%的患者无症状,因常规体检发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增高或脾脏肿大而诊断,少数病人有痛风性小关节疼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E。

  • [单选题]患者潮热,谵语,腹胀满而痛,数日不大便,不欲食,苔黄燥,脉沉迟有力,宜用的方药是
  • 正确答案 :B
  • 大承气汤


  • [单选题]《灵枢·天年》篇认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
  • 正确答案 :D
  • 好走


  • [多选题]脾气不升之癃闭的主方有
  • 正确答案 :AC
  • 补中益气汤

    春泽汤


  • [多选题]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区别在于。
  • 正确答案 :BD
  • 脉浮缓,或是脉浮紧

    有汗,或是无汗


  • [多选题]尿崩症应和下列哪些以多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鉴别
  • 正确答案 :ACD
  • 精神性烦渴

    肾性尿崩症

    慢性肾脏疾病

  • 解析:尿崩症诊断成立,应进一步鉴别其性质为中枢性或肾性,以指导治疗,同时须与精神性多饮鉴别,此外还应当与慢性肾脏疾病相鉴别。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CD。

  • [多选题]对“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正确理解有
  • 正确答案 :ABCE
  • 咳嗽不止于肺,然亦不离于肺

    肺为咳

    他脏亦可致咳

    六腑亦可致咳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wkovg2.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推荐科目: 口腔内科学(正高) 中医外科学(正高) 疼痛学(正高) 肿瘤外科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 呼吸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5) 康复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8) 辽宁省主管药师 临床执业医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