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半夏

D

题目:橘皮竹茹汤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桂枝在五苓散中的作用为
  • 温化水气

  • 解析: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   【用法】为散,以白饮和服,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1.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2.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3.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   【组方原理】本方原治外有表证,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君——重用泽泻,利水渗湿。   臣——茯苓、猪苓,助君药渗利水湿。   佐——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合茯苓健脾制水之效益彰;   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兼以解表。

  • [多选题]既发汗解表,又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
  • 麻黄

    香薷

  • 解析:麻黄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香薷药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故本题应选AD。

  • [单选题]米炒时每100kg药物的米用量一般为:
  • 20kg

  • 解析:米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或将米在锅底结成锅巴,将药物在锅巴上翻炒的方法。药物每100kg,用米20kg。目的:①降低毒性、矫嗅矫味,如斑蝥、红娘子等昆虫类药物,米炒后可降低毒性和矫正气味;②增强疗效,如党参米炒增强健脾止泻作用。方法:①将米置热锅中加热至起烟,投入净制或切制的药物,中火拌炒至药物变为黄色,米成焦黄或焦褐色,出锅,筛去米,放凉。②锅预热,撒入浸湿的米,使平贴锅底,中火加热至起烟并成锅巴时,投入净制或切制的药物,在锅巴上轻轻翻动药至黄色,米变焦黄或焦褐色,取出,筛取米,放凉。注意事项:①昆虫类药物,以米至焦黄或焦褐色为度;②植物类药物,以药物变黄色为度;③锅巴炒时注意不要将锅巴翻破。故此题应选B。

  • [单选题]呈扁心形,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味苦的药材是
  • 苦杏仁

  • 解析:苦杏仁呈扁心形,长10~19mm,宽8~15mm,厚5~8mm。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故本题应选D。

  • [单选题]水作为溶媒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 易于纯化


  • [单选题]"生升熟降"是指炮制对药物哪方面的影响
  • 作用趋向

  • 解析: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①炮制改变性味,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尤其对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本草纲目》云:“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②辅料有影响,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生黄柏,功在沉降,清下焦湿热;酒黄柏,藉酒的甘辛温升浮之性,清上焦之热。③生升熟降。生莱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可涌吐风痰,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故此题应选A。

  • [多选题]定量型吸入气雾剂的阀门系统包括
  • 阀杆

    弹簧

    定量杯

    橡胶封圈


  • [单选题]地黄的主产地是
  • 河南

  • 解析:地黄主要产于河南省温县、博爱、武陟、孟县等,为四大怀药之一。故C正确。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wy56v.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外科护理(正高) 中医护理(正高) 内分泌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副高)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主治医师(代码:313) 中医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5) 理化检验技术(师)(代码:211) 辽宁初级中药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