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致病过程中可引起两次菌血症的病原菌是
正确答案 :D
伤寒杆菌
解析:各种常见致病菌特点
[单选题]以下改良早期危险评分表内容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C
心律
解析:改良早期危险评分表包括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状态5个内容。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引起高渗性失水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D
大量出汗
解析:等渗性失水是水和钠等比例失调,血清钠正常,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常见病因为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呕吐、肠外瘘等;以及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肠梗阻、烧伤、腹腔感染,丧失液体与细胞外液成分相同。低渗性失水是水、钠同失,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细胞外液低渗,细胞水肿,细胞外脱水,常见的病因有: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丧失,如反复呕吐、胃肠道持续吸引、慢性肠梗阻;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肾排水和钠过多,如排钠性利尿药过度使用、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高渗性失水是水、钠同失,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升高,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脱水,常见的病因有:①摄水不足,如淡水供应断绝、鼻饲高浓度要素饮食、高危患者给水不足、导致渴感中枢迟钝或渗透压感受器不敏感的疾病;②失水过多,如中枢性尿崩等引起肾丢失,以及中暑、大量出汗、烧伤暴露疗法、糖尿病昏迷、哮喘持续状态等引起肾外丢失等。因此,D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关于循证医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C
循证医学将取代传统医学
[单选题]近几年重症医学提出较多的指南,其中《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中认为,失血性休克需进行积极容量复苏的是
正确答案 :D
已在胃镜下彻底止血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解析:《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中指出,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应积极纠正病因,明确出血部位并止血,开放静脉通路,积极液体复苏。对于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老年患者及高血压患者需控制性复苏,而无法止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则需先控制性复苏,出血控制后再进行积极容量复苏。
[单选题]对于急性肝功能衰竭诊断,下列何项错误
正确答案 :B
急性起病,4周内出现二度以上肝性脑病
解析:急性肝功能衰竭为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二度以上肝性脑病,且有以下表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出血倾向明显,PTA≤40%;肝脏进行性缩小,故答案为B。
[单选题]有关肾功能监测的描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C
低比重尿说明肾小管浓缩功能差
解析:正常人24小时总尿比重为1.015~1.030,尿比重持续在1.010左右称为固定低比重尿,说明肾小管浓缩功能差;其他选项均错误。故选C。
[单选题]转运过程中特殊病人的搬运方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C
上肢骨折病人:不固定即可搬运
解析:无论上肢或者下肢骨折,都需要先固定再搬运,故C是错误的。
[单选题]关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E
以上都是
解析: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复杂,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同,同一病因不同病程阶段,发病机制亦有主次之分;发病机制包括原发性损害(损肝因素对肝的直接损伤效应)和继发性损害(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对肝的间接损伤效应);肝细胞急剧坏死同时肝细胞再生能力不足以进行代偿是其发病基础;肝细胞死亡途径包括细胞凋亡和坏死。故答案为E。
[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
正确答案 :D
脑动脉粥样硬化
解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卒中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管腔狭窄,闭塞或者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故答案选择D。
[单选题]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设定ICU的病床数,一般占医院总床位数的
正确答案 :C
2%~8%
解析: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其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故选择C。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应列入
正确答案 :E
以上都对
[单选题]窦性心动过缓很少见于下列哪种临床情况
正确答案 :A
贫血
解析:贫血时多见正常心率或窦性心动过速。
[单选题]卒中患者发生肺炎最重要的原因为
正确答案 :C
吞咽异常产生的误吸
解析:卒中患者发生肺炎最重要的原因为吞咽异常产生的误吸。
[单选题]握力测量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C
不能反映肌肉总体力量
解析:握力测量是评价受试者肌肉最大静力的力量情况,主要反映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力量,因其与其他肌群的力量有关,所以也是肌肉总体力量的一个指标,并可间接反映机体营养状况。测量值为电子握力计峰值数据。
[单选题]《2010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建议对婴儿及青春期前儿童患者实施双人心肺复苏(CPR),其按压:呼吸比例为
正确答案 :C
15:2
解析: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规定:按压/通气比例,单人或双人对成年人施救时统一为30:2,专业急救人员对婴儿及青春期前儿童进行双人CPR时,可采用15:2,新生儿为3:1。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y258yr.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