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尿胆原排出增多

D

题目:患儿,男性,14岁,身材矮小,长期面色苍白、乏力。查体发现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5cm。患者最可能出现的阳性实验室检查结果是

解析:该患儿有贫血、黄疸和中度脾大,符合血管外溶血,因此尿胆原排出会增多。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年龄是()。
  • 1~1.5岁

  • 解析:标准答案:D

  • [单选题](37~38题共用题干)
  • 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且有成熟抑制

  • 解析:B。骨髓象示急性者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慢性者巨核细胞显著增多;幼稚巨核细胞增多,核分叶减少,核-浆发育不平衡,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其细胞质中有空泡形成、颗粒减少和细胞质量少等现象。可与急性白血病、再障区别。

  • [单选题]首选的化验检查
  • 心电图+血气分析

  • 解析:B。指导补液,用药。

  • [单选题]女孩,4岁。因发热4天,伴咽痛、头痛、呕吐,昨晚发现左下肢不能站立及行走,今上午右下肢也不能站立而来诊。体检:体温38℃,神志清,心、肺无异常。双下肢肌力:右Ⅴ级,左Ⅰ级。膝、跟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反射阴性,双下肢痛觉存在。
  • 脊髓灰质炎


  • [单选题]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时,最主要的监测是下列哪一项
  • 经皮氧饱和度监测


  • [单选题]10天女婴,吐奶,嗜睡8天,有时惊厥,体温37℃,反应低下,全身皮肤明显黄染,前囟紧张,克、布氏征(-),脑脊液检查未找到细菌。下列哪项对确诊最有帮助
  • 测脑脊液鲎珠溶解物试验


  • [单选题]病情平稳后在局麻下做肾活检。病理报告:免疫荧光,IgG(++),IgA(++),IgM(++),C3(+++),Fib(++),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呈颗粒状沉积;光镜示肾小球增大呈分叶状,系膜细胞明显增生,肾小球滤过膜增厚并呈双轨状。根据以上病理报告可诊断为何种肾小球肾炎
  •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 解析:根据WHO1982年关于肾小球疾病分类方案,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分为:①微小病变:免疫荧光阴性。光镜下基本不能发现病变,偶尔可见有系膜细胞轻度增殖或系膜基质轻度产生。②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指部分肾小球和(或)肾小球局部性的病变,病变的性质可以是硬化坏死、增殖、渗出等。③弥漫性病变。A.膜性肾病指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钉突形成,甚至呈梯状结。B. 增殖性病变:a.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b.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系膜细胞及基质通过副系膜区插入内皮及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并由于免疫复合物的刺激,内皮细胞产生基膜样改变而致“双轨”现象;C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以致毛细血管腔狭窄;d.致密沉积物性肾小球肾炎,该病是膜性增殖性肾炎的一种亚型,除具有膜性增殖性肾炎的改变外,主要是肾小球基底膜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电子致密物沉积;e.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包氏囊上皮细胞增生并形成新月体(半月体)改变。四、硬化性病变:肾小球肾炎各种病理改变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弥漫性硬化,呈“玻璃球”改变。根据以上的病理特点。本例病理诊断为: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其余均为错误的。

  • [单选题]1岁小儿,面色蜡黄,神萎,嗜睡,不会独站,不会叫“爸妈”。查体: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4 am,脾未及,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2.5×1012/L,血清胆红素25μmol/L,血小板计数80×109/L,骨髓涂片见细胞数减少,有幼稚粒细胞及红细胞,细胞体积增大。最可能的诊断是
  •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y53vz0.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传染病(正高) 重症医学(正高) 病案信息技术(正高) 胸心外科学(副高) 核医学技术(副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师(代码:215) 广东药学专业初级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全科) 护士资格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