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风湿热
D
题目:患儿女,8岁。4周前因猩红热用青霉素治疗好转.2周后又高热不退,四肢关节酸痛。查体:体温39℃,精神好,皮疹(-),心率160次/分,奔马律,血培养(-),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咽痛、发热,体检可见扁桃体肿大,故不选A。败血症则有精神差、四肢末梢厥冷、皮肤瘀斑瘀点表现,血培养(+),故不选B。伤寒则有表情淡漠、腹胀、腹泻、皮疹及相对缓慢等表现,故不选C。肺炎除发热外,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憋等呼吸道症状,体检肺部可闻及中小水泡音,故不选E。此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前期链球菌感染史,伴有关节炎、心脏炎表现,首先考虑风湿热,故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男,45岁。因结核病就诊,经问诊得知他已经吸烟20年,每天吸一包烟。他表示考虑在未来一个月内戒烟。作为临床医师,你要做的是
随访
解析:题目中谈到未来一个月内戒烟,故应随访。
[单选题]患者男性,19岁。阑尾炎术后1周,切口无红肿、积液等表现,切口愈合类型应记为
Ⅱ/甲
解析: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即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例如胃、肠道的手术、切口部不容易彻底灭菌的、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的、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的,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有化脓性炎症的、肠梗阻坏死的、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愈合的分级也有三: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单选题]比标准体重减少多少为营养不良
15%
解析:体重小于正常值15%~25%为Ⅰ度(轻度)营养不良,小于正常值25%~40%为Ⅱ度(中度)营养不良,小于正常值40%以上为Ⅲ度(重度)营养不良。故选B。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心力衰竭
解析: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DKA倾向,2型糖尿病在一定诱因下也可发生DKA。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其余包括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应激、酗酒、药物(糖皮质激素、拟交感药物等)。心力衰竭为DKA的并发症。
[单选题]男59岁,晨起轻微头痛和发现左侧肢体无力。左侧Babinski征阳性,左侧肢体痛温觉消失,可能的诊断是
脑血栓形成
解析:脑血栓形成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起病缓慢;意识多清楚,较少头痛、呕吐。脑出血多于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快,常有高血压病史,CT检查可以确诊。脑栓塞起病急骤,局灶性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常有心源性栓子来源,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合并心房纤颤等,常见大脑中动脉栓塞引起大面积脑梗死,导致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常伴痫性发作。
[单选题]正常人铁吸收率最高的部位是
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
解析:正常人每天造血约需20~25mg铁,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正常人维持体内平衡需每天从食物摄铁1~1.5mg。铁吸收部位主要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故选B。以二价铁形式吸收,三价铁形式运输,再以二价铁形式形成血红蛋白。
[单选题]男,45岁。发热、咳嗽、咳脓性痰2天。查体:体温385℃,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痰涂片革兰染色示阳性球菌成簇分布。胸部X线片示双下肺炎,其中可见多个透亮区。该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
解析:患者起病急,高热、咳嗽、咳脓痰,痰涂片见革兰阳性球菌,结合胸片呈肺炎表现、多个透亮区,首先考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故答案选E。
[单选题]婴儿出生体重3.5kg,生后吃奶好,现体重仍为3.5kg。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是
3%~9%
解析:婴儿出生体重3.5kg,生后吃奶好,现体重仍为3.5kg。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是3%~9%。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ygrne.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