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刺痛

D

题目:血瘀证疼痛的临床表现是( )

解析:刺痛主淤血,胀痛主气滞,冷痛主寒证,灼痛主热证,掣痛多因邪气阻滞筋脉不通或筋脉失养所致。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哪种治法体现了五行相克规律
  • 抑木扶土

  • 解析: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的治疗原则是抑强和扶弱。抑强,是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抑制病邪亢盛一方以使不及一方易于恢复的法则,适用于相克太过。其中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治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 [单选题]患者女,26岁。月经淋漓不断、色红,伴头晕耳鸣,烦热,腰膝酸软,脉细数无力,最宜诊断为
  • 肾阴虚证

  • 解析:肾阴虚的临床表现: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失眠健忘,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颧红,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月经量少、经闭,或见崩漏,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 [单选题]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是( )
  • 核蛋白

  • 解析: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它们没有共同的抗原,但都能感染人。以甲型的流行规模最大,乙型次之,丙型极少引起流行。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是核蛋白。 

  • [单选题]患者,男,44岁。乏力半年,加重1个月,面色萎黄,头晕,时有恶心,血液检查血红蛋白为62g/L,尿液检查提示蛋白尿,血压为156/90mmHg,血肌酐为402μnol/L,尿素氮为27mmol/L。应诊断
  • 慢性肾功能不全

  • 解析:血清肌酐的浓度变化主要由肾小球的滤过能力(肾小球滤过率)来决定。滤过能力下降,则肌酐浓度升高。结合患者乏力,血红蛋白为62g/L,血压为156/94mmHg,血肌酐为402μmol/L,可诊断为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 [单选题]类风湿关节炎较特异的皮肤表现是类风湿结节,关于类风湿结节的常出现的部位,正确的是
  • 关节隆突的部位和皮肤易受压的部位

  • 解析:类风湿结节多在关节的隆突部位和皮肤的受压部位出现,常可提示疾病处在活动阶段。

  • [单选题]小儿出生后能独自行走的月龄一般是
  • 12个月

  • 解析:小儿出生后能独自行走的月龄一般是12个月

  • [单选题]丹栀逍遥散合石韦散的中医治法是
  • 疏肝理气,清热通淋

  • 解析:淋证肝胆郁热证,治法:疏肝理气,清热通淋。方药:疏肝理气,清热通淋。

  • [单选题]患者,男性,21岁。腹泻2天,黏液便,每日十余次,伴腹痛及里急后重感。查体:体温38.5℃,血压110/75mmHg。粪便常规:外观为黄色黏液便,镜检RBC2~4/HP,WBC16~22/HP。其诊断是
  • 细菌性痢疾

  • 解析: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延不愈,发展成为慢性菌痢,可以反复发作。

  • [单选题]有关甲型肝炎的治疗,最重要的是( )
  • 休息

  • 解析: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有关甲型肝炎的治疗,最重要的是休息。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yv9e0.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骨外科(正高) 疼痛学(正高) 内分泌学(副高) 结核病学(副高) 中医肛肠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7) 口腔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5) 广东省药学专业中级职称(中药学类) 住院医师规培(皮肤科) 临床专业知识 医学检验(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