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差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B
题目:某研究用甲、乙两种方法测量某市10处水源中氟含量(mg/L),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是否有差别。
解析:1题: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编秩时,按两组差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并按差值的正、负给秩次冠以正、负号。若差值为0,舍去不计,样本含量n相应减去1。故选项B正确。2题: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编秩时,若差值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不同时,求平均秩次,并按差值的正、负给秩次冠以正、负号;当符号相同时,既可顺次编秩,也可求平均秩次。本题中-0.02、0.02绝对值相等,而符号不同,取其平均秩次(3+4)/2=3.5,再加上原来的正负号,故选项A正确。3题: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任取差值为正或负的秩和为统计量T,本题取T=20.5。查T界值表时,若检验统计量T值在上、下界值范围内,则P值大于相应的概率,若T值在上、下界值上或范围外,则P值等于或小于相应的概率,本题T=20.5,在8~37内,故P>0.10。故选项A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B细胞表面最重要的标志为
mIg
[单选题]肾髓质高渗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是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解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近髓肾单位的髓袢与直小血管是一个并行排列液体逆向流动的U形管道,而各段肾小管对溶质和水有选择性通透性,构成了逆流系统,为肾髓质的渗透梯度的形成具备了条件。
外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外髓部是逆流倍增过程的起始部位,由于髓袢升支粗段位于外髓部,能主动重吸收NaCl,对水则不易通透,所以外髓部的高渗梯度主要由升支粗段NaCl重吸收形成的。
内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与内髓质集合管尿素再循环和髓袢升支细段NaCl由管内向管外组织间液顺梯度扩散有关。
①尿素再循环:髓袢升支细段管壁对尿素具有中等度的通透性,内髓部组织液中尿素便顺浓度梯度进入髓袢升支细段,小管液相继流经升支粗段、远曲小管、皮质部、外髓部集合管至内髓集合管处,尿素再顺浓度梯度扩散到组织液,形成尿素再循环,促进内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
②NaCl对渗透梯度形成的作用:在髓袢降支细段对NaCl不易通透,但对水有通透性,降支细段小管液NaCl浓度愈来愈高,到髓袢顶端转折处达最高值。小管液转入升支细段后,管壁对NaCl有较高通透性,对水则不易通透,NaCl便顺浓度梯度扩散入内髓部组织液,提高内髓部渗透梯度。【该题针对“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接触砷、石棉、煤焦油和放射性物质均可引起的肿瘤是
肺癌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z49mll.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