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茯苓与薏苡仁的共同功效是
正确答案 :E
利水渗湿,健脾
解析:茯苓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1.水肿。
2.痰饮。
3.脾虚泄泻。
4.心悸,失眠。2013
薏苡仁
性能: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
1.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2.脾虚泄泻。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
3.湿痹拘挛。
4.肺痈,肠痈。2013
用法用量:煎服。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单选题]霍乱阳亡阴竭,症见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当用下列何方主之
正确答案 :D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单选题]冠心病患者中有一种特征性的行为模式被称为
正确答案 :A
A型行为类型
[单选题]下列选项,不属于经脉络穴的是
正确答案 :D
气海
[单选题]患者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每逢阴雨天加重,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应选用
正确答案 :E
桂枝芍药知母汤
解析: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风湿之邪,合而流注于筋骨,搏结于关节,气血痹阻不畅而致诸肢节疼痛而肿大;风湿相搏,病久不解,正虚邪盛,营卫气血耗损,而日渐化热伤阴。
证候: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辨证:风湿历节(风寒湿邪外袭,痹阻筋脉关节,日渐化热伤阴)。
治则: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佐以滋阴清热。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
[单选题]内关配伍足三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所属的配穴原则是
正确答案 :A
上下配穴
[单选题]起于。诸阳会"的经脉是( )
正确答案 :E
阳维脉
[单选题]医德修养的意义直接体现的是
正确答案 :E
医德修养为医务人员完善医德人格所必需
解析:医德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医德标准,对他人或自己的医德行为所作的善恶判断。
[单选题]对医学伦理学不伤害原则的准确理解是对病人
正确答案 :E
避免任何伤害
解析:不伤害原则的具体要求
强化以患者为中心和维护患者利益的动机和意识,坚决杜绝有意和责任伤害;恪尽职守,千方百计防范无意的但可知的伤害以及意外伤害出现,不给患者造成本可避免的身体上、精神上的伤害和经济上的损失;正确处理审慎与胆识的关系,经过风险/治疗、伤害/受益的比较评价,选择最佳诊治方案,并在实施中尽最大努力把可控伤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树脂类药材
正确答案 :D
五倍子
[单选题]用远部取穴法治疗脏腑疾病,首选的穴位是
正确答案 :C
肘膝关节以下腧穴
解析:远部取穴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组成处方,广泛用于脏腑病、五官头身疾患。通常以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为主。包括本经取穴、异经取穴。
[单选题]《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华”中,心其华在
正确答案 :A
面
解析: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单选题]黄疸病,鉴别湿邪为患与非湿邪为患的要点是
正确答案 :D
小便利否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zklr2m.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