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的发病机制为()。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3-04-09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26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正确答案:D。A.细菌对外周神经的直接破坏 B.病毒对外周神经的直接破坏 C.真菌对外周神经的直接破坏 D.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 E.支原体对外周神经的直接破坏 更多儿科主治的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栏目。

1. [多选题]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的发病机制为()。

A. 细菌对外周神经的直接破坏
B. 病毒对外周神经的直接破坏
C. 真菌对外周神经的直接破坏
D. 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
E. 支原体对外周神经的直接破坏


2.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抑酸药的是

A. 阿托品
B. 奥美拉唑
C. 碳酸氢钠
D. 丙谷胺
E. 雷尼替丁


3. [多选题]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同的是前者

A. 淋巴结肿大不明显(not obvious)
B. 咽峡炎(isthmitis)更突出
C. 异淋细胞增多不明显(not obvious)
D. 脾大更明显
E. 嗜异性抗体(-)


4. [单选题]患儿,2岁,3月份发病。以发热2天伴皮肤瘀点、瘀斑8小时入院。体检发现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改变,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此病例,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具有较大临床鉴别诊断意义的是

A. 流行季节
B. 脑膜刺激征
C. 脑脊液改变
D. 瘀点、瘀魔的有无
E. 发病年龄


5. [单选题]10个月健康婴儿,人工牛乳喂养,其每天每公斤体重所需的蛋白质量应是

A. 1~1.5G
B. 1.6~2.2G
C. 2.5~3.0G
D. 3.5~4.0G
E. 4.5~5.0G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0mzo5z.html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