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卫生职称公共卫生医师定期考核冲刺密卷解释(03.10)相关信息,更多2024卫生职称公共卫生医师定期考核冲刺密卷解释(03.10)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管理人员应怎样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建立健全( )机制
A. 加强医疗规范服务
B. 建立健全医疗风险管理机制
C. 加强护理规范服务
D. 加强医疗、护理管理水平
E. 以上都对
2. [单选题]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限要求是
A. 12小时内
B. 15小时
C. 18小时
D. 20小时
E. 24小时
3. [单选题]下列具有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是( )
A. 甲状腺素受体
B. 雌激素受体
C. 乙酰胆碱受体
D.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 肾上腺素受体
4. [多选题]陈女士患有妇科疾病,到门诊进行检查,医生在检查过程中以下哪几项属于门诊常见的“忌语”( )
A. 您请放松,不要紧张,让我为您做个检查。
B. 去躺在检查床上,动作快点!把衣服脱掉
C. 我为您开了检查和检验单,请您按要求做,有什么不清楚的尽可以问。
D. 不检查,你自己倒霉!
E. 我会为你仔细检查,请不要担心。
5. [单选题]某男性磨床操作工,工龄12年,体检时发现X线胸片可见不规则小阴影,调离原接尘岗位1年后复查,小阴影密度减低,数量减少,考虑该患者为( )
A. 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B. 粉尘沉着症
C. 化学性肺炎
D. 尘肺
E. 以上都不是
6. [单选题]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吸烟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病例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这项研究的OR为
A. 10.67
B. 9.67
C. 2.24
D. 1.24
E. 4.47
7. [单选题]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其谦逊的美德与个人至上环境常发生冲突,由此产生适应不良,这种冲突属于( )
A. 躯体性应激源
B. 文化性应激源
C. 社会性应激源
D. 心理性应激源
E. 职业性应激源
8. [单选题]无偿献血的血液用途,应符合以下哪项规定( )
A. 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可以出售给单采血浆站
B. 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可以出售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C. 由血站自主决定
D. 必须用于临床
E. 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况确定
9. [单选题]男,80岁,2型糖尿病16年,平时服用格列本脲或格列齐特,每日3次,每次1片。近日少食,不愿意运动,表情淡漠。家人依然按时给予服用上述药物。今日因昏迷急诊。此患者的诊断可能为( )
A. 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B. 低血糖性昏迷
C. 脑梗死
D. 脑出血
E. 老年痴呆症
10. [单选题]由于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使得该地区土壤、饮水中某种(些)微量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通过饮水、摄食等途往使当地居民体内这种(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导致的特异性疾病,称为
A. 公害病
B. 流行性疾病
C. 慢性营养缺乏病
D. 自然疫源性疾病
E.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1. [单选题]有关化学毒物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之间关系研究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乃至量子水平阐明化学毒物的毒理机制
B. 有助于指导新化学物质或药物的设计和合成
C. 有助于指导解毒药物的筛选
D. 有助于评价人群的易感性
E. 有助于预估新化学物质的安全限量标准范围
12. [单选题]家畜肉类蛋白质营养价值(protein nutritive value)较高是由于
A. 蛋白质含量10%~20%
B. 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必须氨基酸
C. 构成模式与合成人体蛋白质模式相近
D. 生物学价值均在80%以上
E. 以上都是
13. [单选题]关于糖皮质激素对血液成分的影响错误的叙述是( )
A. 使血小板增多
B. 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
C. 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D. 使中性粒细胞数增多
E. 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和吞噬功能
14. [单选题]大气处于什么情况下,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A. 大气处于不稳定状况
B. 大气处于稳定状况
C. 大气处于中性状况
D. 大气处于极稳定状况
E. 大气处于逆温状况
15. [单选题]生命伦理学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
A. 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医学面临许多前所未有(unprecedented)的新问题,并对传统伦理观念提出了新挑战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医学道义论与医学功利论的内在紧张与冲突
D. 比彻姆(TomBcauchamp)和丘卓斯(Jameschilress)《生物医学伦理学原则》一书的出版
E. 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
16. [单选题]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并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药物是( )
A. 地高辛
B. 哌唑嗪
C. 氢氯噻嗪
D. 酚妥拉明
E. 卡托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