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3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社区护理(中级)[代码:373]考试历年试题(07月15日)相关信息,更多2023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社区护理(中级)[代码:373]考试历年试题(07月15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频道。
1. [单选题]医师经注册后,应当按照以下注册的内容执业
A. 执业范围
B. 执业地点
C. 执业范围,执业类别
D. 执业范围,执业类别,医疗机构
E. 执业范围,执业类别,执业地点
2. [单选题]《执业医师法》(the licensed physician law)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对医师的一些医疗行为可以予以警告或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a crime)的,追究其刑事责任。下列各项在<执业医师法》中没有规定的是
A. 未经患者或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试验性临床治疗的
B. 因态度恶劣与患者发生医疗纠纷的
C. 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D. 泄漏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E. 未按规定给患者使用麻醉药品
3. [单选题]医学伦理学原则中的最高层次是
A. 不伤害病人
B. 有利于病人
C. 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D. 尊重病人的自主性
E. 公正地对待病人
4. [多选题]一个有紫癜症状的病人,如果BT和nt都正常且饮食结构合理。可能患有
A. APCR
B. 过敏性紫癜
C. VitC缺乏
D.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 单纯血管性紫癜
5. [单选题]下列对漏斗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是胸骨中下部向后凹陷的畸形
B. 凹陷处常以胸骨剑突根部最深
C. 附着于凹陷部胸骨两侧的肋软骨下陷弯曲,构成畸形的两侧壁呈漏斗状
D. 肩膀前伸,略带驼背及上腹凸出
E. 以上都是
6. [多选题]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
A. 心率增快
B. 肠鸣音亢进
C. U波出现
D. 腱反射减弱
E. 心电图示T波增宽,低平
7. [单选题]CT用于诊断肿瘤,下列选择不正确的是
A. 胸部可发现小的胸腺肿瘤
B. 对腹部实质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C. 原发肝癌一般为边缘不规则的低密度阴影,CT值低于周围正常值
D. 肾癌表现为低密度阴影
E. 对消化道空腔器官肿瘤诊断帮助很大
8. [单选题]先天性膈膨升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 横膈上升超过2个肋间以上可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
B. 左侧横膈完全膨升可出现消化道症状
C. 严重膈膨升使纵隔、心脏移位,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症状
D. X线胸片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
E. 上消化道钡剂检查可见胃肠向上移位
9. [单选题]胎粪性腹膜炎是由于胚胎期某种原因造成的肠道穿孔而引起的腹膜炎,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中,不会出现的是
A. X线腹部平片出现特征性的钙化阴影
B. X线腹部平片出现气腹征象或包裹性的液气腹
C. B超提示高信号的散在斑点状影
D. 患儿出生后有腹膜炎或肠梗阻症状
E. 腹腔穿刺可抽出淡血性液体
10. [单选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尸检的期限是
A. 死后12小时以内进行
B. 死后24小时以内进行
C. 死后48小时以内进行
D. 死后72小时以内进行
E. 死后84小时以内进行
11. [单选题]医学道德的意识现象和活动现象之间的关系是
A. 可以互相代替的
B. 可以互相补充的
C. 互不相干
D. 可以割裂的
E.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
12. [单选题]以下情形中,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是
A. 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一年
B. 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二年
C. 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二年
D. 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二年
E. 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二年
13. [单选题]女孩,10个月,生后腰部正中有一囊性肿物,约10cm×8cm×5cm,肿物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且头部逐渐增大,颅缝增宽,考虑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
A. 佝偻病+脊膜膨出
B. 脊膜膨出+脑积水
C. 佝偻病+淋巴管瘤
D. 佝偻病+腰椎结核
E. 腰部脂肪瘤+脑积水
14. [单选题]男,10岁,双上肢及右下肢Ⅲ度烧伤30%,伤后7天体温不升,呼吸40次/分,淡漠不语,创面颜色转暗,创缘下陷,痂下少许积液。首选创面处理方法是
A. 包扎疗法
B. 半暴露疗法
C. 暴露疗法
D. 湿敷疗法
E. 手术疗法
15. [单选题]枕部脑膜膨出( )。
A. 新生儿鼻根部膨出物
B. 新生儿枕部中线膨出物
C. 新生儿腰部中线膨出物
D. 新生儿腰骶部中线处膨出物
E. 新生儿骶尾部膨出物
16. [多选题]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则包括下列哪些
A. 矫正骨与关节畸形
B. 恢复生理负重力线
C. 肌力重建与平衡
D. 稳定关节
E. 均衡下肢不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