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超声医学技术学卫生高级职称(正高)2023考试考试试题试卷(3U)相关信息,更多超声医学技术学卫生高级职称(正高)2023考试考试试题试卷(3U)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包括
A. 小脑上动脉
B. 小脑前下动脉
C. 小脑后下动脉
D. 椎动脉
E. 基底动脉
2. [多选题]用多普勒频谱直接测量的血流数据是(选择二项)
A. 搏动指数
B. 速度时间积分
C. 阻力指数
D. 舒张/收缩比
E. 收缩期峰值速度
3. [多选题]关于正常肢体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叙述正确的有
A. 腔内可见充盈良好的彩色血流信号
B. 直行的动脉段内的血流呈层流
C. 动脉管腔的中央流速较快,色彩较为明亮
D. 红蓝二色分别代表收缩期的前进血流和舒张期的短暂反流
E. 动脉内的彩色血流具有搏动性
4. [多选题]提高彩色多普勒对低速血流检测能力的方法有
A. 降低彩色速度范围(PRF)(1500 Hz或更少)
B. 降低彩色壁滤波(50 Hz或更少)
C. 提高彩色灵敏度(线密度)
D. 提高彩色优先权
E. 降低彩色灵敏度(线密度)
5. [多选题]脉冲重复频率(PRF)与临床检查效果的关系有
A. PRF愈高,则取样深度愈浅
B. 探测深度愈深,则可测血流速度愈低
C. 距离分辨力及速度分辨力均高
D. 取样门固定,则心脏血流参数测量不准确
E. 临床检查时,针对心脏、肢体及腹部器官血流进行权衡选择
6. [多选题]关于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表现,叙述错误的有
A. 甲状腺腺瘤多为单个结节
B. 结节性甲状腺肿常为多个结节
C. 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合并腺瘤或腺瘤样变
D. 甲状腺腺瘤常为多个结节
E. 结节性甲状腺肿不可能为单个结节
7. [多选题]几何形体对流速剖面的影响有
A. 入口效应:当血液流经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突然变小处,会产生汇聚作用,形成汇聚形的血流截面。在生理状态下见于动脉分支血流,在病理情况下见于狭窄性病变处
B. 出口效应:当血液流经一个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突然扩大处,会产生扩散现象,形成扩散形的血流截面。在生理情况下见于小静脉(venules)回流入大静脉(big vein),在病理情况下见于血流在通过狭窄口、瓣口和分流通道处
C. 弯曲血管:空间血流方向和速度分布沿弯曲管道不断发生改变,产生扭曲
D. 湍流:在Re>Rec的情况下,一般为湍流
E. 在心血管系统中,狭窄及关闭不全的瓣口、心内异常分流常发生湍流
8. [多选题]提高测量血流速度值的方法有
A. 选择频率低的探头作血流检查
B. 提高脉冲重复频率(PRF)
C. 减小采样门深度
D. 移动零位线(基线),扩大流速1倍
E. 零位线(基线)移动只能对单一方向血流
9. [多选题]关于声束与血流之间的夹角(θ),叙述正确的有
A. 当θ一定时,频率越低的探头可测血流速度(v)越大
B. 欲重复检测同一处血流信息数据,θ角应保持相同
C. θ>60°时,测量的误差迅速增加
D. 保持小角度(30°~45°)探测,误差较小
E. θ由0°到90°再到360°时,频移变化为:正向最大→正向→0→负向→负向最大
10. [多选题]肾良性肿瘤包括
A. 肾脂肪瘤
B. 肾嗜酸细胞瘤
C. 肾母细胞瘤
D. 肾纤维瘤
E. 肾血管瘤
11. [多选题]消除脉冲多普勒混叠的方法有
A. 增加深度
B. 增大Scale标尺
C. 增加脉冲重复频率
D. 改变基线位置
E. 提高探头频率
12. [多选题]目前右心声学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主要用于
A. 诊断心内左向右分流
B. 诊断心内右向左分流
C. 二维超声不能确定右心房位置时
D. 右房室瓣反流
E. 肺动静脉瘘
13. [多选题]双腔右心室的病理特征和超声表现有
A. 右心室漏斗下方存在异常肥厚肌束将右心室分成2个腔,即近端为低压腔(流入道部),远端为高压腔(流出道部)
B. 梗阻部位于右心室体部或漏斗部下方,形成右心室中部梗阻
C. 二维超声大动脉短轴及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相当于9~12点方位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的心肌局部呈楔形肥厚或舌状肥厚凸向右心室腔,两者相对形成狭窄交通口
D. 狭窄位于室上嵴之上
E. 多合并室间隔缺损
14. [多选题]关于经体表正常胃的声像图,叙述错误的有
A. 胃壁厚度为3~5 mm
B. 胃体部胃壁最厚
C. 可显示胃壁呈3~5层结构
D. 最内层强回声代表黏膜层及黏膜层与胃腔的界面反射
E. 饮水后选择左侧卧位利于观察胃窦
15. [多选题]冠心病诊断中超声新技术有
A. 冠脉血管内超声
B. 彩色室壁运动
C. 血流会聚法
D.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
E. 多普勒组织成像
16. [多选题]影响超声造影微泡谐振特性的主要因素包括
A. 机械指数
B. 微泡直径
C. 成膜材料物理性质
D. 膜厚度
E. 微泡外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