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药学专业知识(一)2023优质每日一练(04月22日)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3-04-22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227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药学专业知识(一)2023优质每日一练(04月22日)相关信息,更多药学专业知识(一)2023优质每日一练(04月22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执业药师频道。

1. [单选题]关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作用原理,下列哪项不正确

A. 选择性抑制免疫应答
B. 能够使细胞核的某些调节因子去磷酸化
C. 抑制T细胞活化中主要作用是因子基因的表达
D. 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
E. 抑制因子有IL-2、IL-4、IFN-Y等


2. [单选题]肾结核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是

A. 自截肾
B. 膀胱阴道瘘
C. 膀胱直肠瘘
D. 附睾结核
E. 膀胱挛缩和对侧肾积水


3. [单选题]关于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A. 由急性演变而来或起病即是慢性过程,多合并有胆囊结石
B. 可形成萎缩性胆囊炎
C. 反复的右上腹或上腹隐痛、腹胀、嗳气,脂餐可诱发胆绞痛
D. B超或胃镜检查有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E. 多采取碎石或中医排石治疗


4. [单选题]肺部肿块出现"爆玉米花(popcorn)"样的钙化特征多见于

A. 肺炎
B. 肺脓肿
C. 肺结核
D. 肺癌
E. 肺错构瘤


5. [单选题]移植肾摘取时,肾脏灌流量应控制在

A. 250ml
B. 50ml
C. 500ml以上
D. 500-1000ml以上
E. 大于1000ml


6. [单选题]重度烧伤休克期出现烦躁不安,首要采取的措施是

A. 镇静
B. 止痛
C. 补充血容量
D. 抗感染
E.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7. [单选题]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产生休克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

A. 弹力纤维酶
B. 胰血管舒缓素
C. 磷脂酶A
D. 胰蛋白酶
E. 以上都是


8. [单选题]输血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循环超负荷
B. 细菌污染反应
C. 传染病的传播
D. 溶血反应
E. 过敏反应


9. [单选题]下述哪种疾病最易出现无痛性血尿

A. 肾盂肿瘤
B. 肾囊肿
C. 肾结核
D. 肾结石
E. 泌尿系感染


10. [单选题]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诊手术的指征,不包括

A. 黄疸进行性加重,出现肝功能损害者
B. 临床症状重,不易缓解,胆囊肿大,张力高有穿孔可能者
C. 腹膜刺激症状明显,在观察治疗过程中,腹部体征加重者
D. 寒战、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者
E. 发病在48~72小时以内者


11. [单选题]患者女,49岁,近半年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多为夜间睡眠后发作,并向右肩部放射。查体:肥胖体质,BP110/80mmHg,P90次/分,右上腹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阑尾炎
B.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C. 输尿管结石
D. 胆囊结石
E. 急性胰腺炎


12. [单选题]骑跨伤( )

A. 尿道膜部损伤
B. 尿道球部损伤
C. 尿道括约肌损伤
D. 尿道外口狭窄
E. 尿道假道形成


13. [单选题]菌血症是指

A. 循环血液中存在活的细菌
B. 大量毒素而非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剧烈的全身反应
C. 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一系列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过程
D. 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引起的炎症反应
E. 宿主因感染而产生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过程


14. [单选题]创伤后的全身性反应,不包括

A. 体温的变化
B. 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与代谢功能变化
C. 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变化
D. 血压的变化
E. 主要内脏器官功能变化


15. [单选题]有关包扎疗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适用于四肢以Ⅱ度烧伤为主的创面
B. 躯干烧伤,禁忌采用包扎疗法
C. 手背部广泛深Ⅱ度烧伤,首选包扎疗法
D. 包扎时不宜将全部创面覆盖,应在两端露出少许创面,以便于观察,及时发现(timely discovery)创面感染等情况
E. 凡使用包扎疗法,必须局部应用抗生素


16. [单选题]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的适应证,下列不正确的是

A.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头臼受损,伴有疼痛、严重功能障碍者
B. 炎症、结核后髋关节强直,髋关节疼痛或慢性髋关节脱位,关节成形失败者
C. 退行性骨关节炎(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髋臼受损,股骨头变形或类风湿关节炎,疼痛难忍,活动范围小者
D. 化脓性髋关节炎(pyogenesis arthritis of hip)清创彻底者
E. 年龄适用范围由过去认为的60~75岁为最合适年龄,已扩大到高龄和年轻患者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33mw70.html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