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5皮肤与性病学(副高)每日一练(01月11日)相关信息,更多2025皮肤与性病学(副高)每日一练(01月11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医学副高)频道。
1. [单选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由哪个或哪几个机构或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A.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
C.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department in charge)
D.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department in charge)
E.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department in charge)
2. [单选题]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以下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除了
A. 在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
B. 在工作中可能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
C. 从事传染病医疗的
D. 从事传染病教学的
E. 现场处理疫情的
3. [单选题]腰穿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A. 通常取侧卧位,屈颈屈膝,腰背部与床面垂直
B. 选取1~2椎间隙为穿刺点
C. 多用普鲁卡因浸润麻醉
D. 一般成人进针约8~10cm即可穿破硬脊膜(有落空感)
E. 术后嘱患者平卧1~2小时即可
4. [单选题]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改变的特点通常是
A. 上肢屈肌张力高,下肢伸肌张力高
B. 上肢伸肌张力高,下肢屈肌张力高
C. 上下肢均为屈肌张力高
D. 上下肢均为伸肌张力高
E. 上下肢屈伸肌张力均高
5. [单选题]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不包括
A. 展神经核
B. 舌下神经核
C. 滑车神经核
D. 迷走神经核
E. 动眼神经核
6. [单选题]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
A. 运动障碍
B. 感觉障碍
C. 意识障碍
D. 视觉丧失
E. 失语发作
7. [单选题]男性,30岁。原有风心病史,因持续性发热,乏力,纳差来诊。经检查拟诊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体格检查时下列哪个体征不可能出现
A. 环形红斑
B. 淤点
C. 心脏杂音无变化
D. 心率40次/分,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E. 脾肿大伴脾区摩擦音
8. [多选题]关于脊髓,叙述正确的有
A. 脊髓前角内含运动神经元,后角内为感觉神经元,侧角内为交感神经元
B. 脊髓白质内有上、下行传导束
C. 脊髓内有内脏、腺体的初级反射中枢
D. 脊髓前角损害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E. 脊髓侧角损害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9. [单选题]关于脑梗死前期2b期CT灌注表现,叙述正确的是
A. MTT、TTP延长,CBF、CBV下降
B. MTT延长,TTP、CBF、CBV正常
C. MTT、TTP延长,CBF、CBV正常
D. MTT、TTP正常,CBF、CBV下降
E. MTT、TTP延长,CBF、CBV增高
10. [单选题]与端脑相连的脑神经是
A. 动眼神经
B. 嗅神经
C. 滑车神经
D. 视神经
E. 三叉神经
11. [单选题]男患,25岁,春季和秋季反复发作性右侧眼眶周围疼痛,伴右眼结膜充血、流泪。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头颅CT检查正常。考虑诊断为
A. 无先兆偏头痛
B. 丛集性头痛
C. 有先兆偏头痛
D. 紧张型头痛
E. 视网膜性偏头痛
12. [单选题]何项检查对衡量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较有意义
A. 尿酮体
B. 血糖值
C. 血钠
D. 尿内葡萄糖浓度
E. pH
13. [单选题]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病史5年,表现右眼睑下垂伴有眼球活动受限,视物成双及四肢肢体近端肌肉无力,进食时有咀嚼无力。症状晨轻暮重。近3天来因感冒、发热、咳嗽自己服用抗生素和感冒药物,今晨起出现明显的胸闷、气急伴呼吸困难,口唇稍有青紫。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重症肌无力
B. 肺部感染
C. 重症肌无力危象
D. 延髓麻痹
E. 动眼神经麻痹
14. [多选题]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main symptoms)和体征有
A. 静止性震颤
B. 双眼向下凝视麻痹
C. 肌强直
D. 行动迟缓
E. 姿势反射消失
15. [单选题]谵妄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错乱状态,表现为
A. 意识内容清晰度降低,有基本的反应和简单的心理活动,但注意力涣散,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判断失常,常有错觉和幻觉
B. 保持完整的睡眠觉醒周期和心肺功能,对刺激有原始清醒,但无内在的思想活动
C. 能无意识的睁闭眼、眼球活动,浅反射存在,存在睡眠觉醒周期,四肢肌张力高
D. 似觉醒状态,但缄默不语,肢体不能活动,检查见肌肉松弛,无锥体束征
E. 持续过度延长的睡眠状态,呼唤和刺激患者肢体时可被唤醒,能回答问题和配合检查,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睡眠状态
16. [单选题]副交感脑神经核不包括
A. 上泌涎核
B. 疑核
C. 迷走神经背核
D. 下泌涎核
E. 动眼神经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