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正确答案:D。A.驱虫药、病毒感染、毒物接触和精神刺激是散发性脑炎的充分病因组 B.不能获得病因线索,因为没有一种因素是所有患者共有的 C.可以获得病因结论,因为服咪唑类驱虫的暴露率最高,所以服咪唑类驱虫药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 D.提示服咪唑类驱虫药可能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但还需要分析性研究加以验证 E.“散发性脑炎”与精神刺激无关 更多卫生管理副高级职称考试的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栏目。
1. [单选题]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组原因未明的脑炎,散发于全国各地区(each region),受累人数超过2万,1976年被命名为“散发性脑炎”。病前相关事件暴露率:服咪唑类驱虫药47.2%,病毒感染22.8%,毒物接触5.7%,精神刺激4.9%。针对该初步分析结果,正确的说法是( )
A. 驱虫药、病毒感染、毒物接触和精神刺激是散发性脑炎的充分病因组
B. 不能获得病因线索,因为没有一种因素是所有患者共有的
C. 可以获得病因结论,因为服咪唑类驱虫的暴露率最高,所以服咪唑类驱虫药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
D. 提示服咪唑类驱虫药可能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但还需要分析性研究加以验证
E. “散发性脑炎”与精神刺激无关
2. [单选题]以下关于医院感染监测指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医院感染患病率的分子是一定时期医院感染总病例数
B. 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分子是一定时期医院感染总病例数
C. 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是以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医院感染例次数为分子
D. 漏报率的分母是已报医院感染病例数和医院感染漏报病例数之和
E. 医院感染续发率是以续发病例数为分子
3. [单选题]关于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区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定性研究需要的样本量一般要比定量研究的大
B. 定性研究以客观为主,定量研究以主观为主
C. 定性研究常用于理论构建,而定量研究常用于理论检验
D. 定性研究偏于统计分析,定量研究倚重于描述分析
E. 定性研究属于演绎分析,定量研究属于归纳分析
4. [单选题]关于粗率和标准化率的意义,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粗率因信息粗糙,不能反映实际情况(actual situation)
B. 粗率只有转化为标准化率时才具有流行病学价值
C. 流行病学中任何有关率的比较都应使用标准化率
D. 标准化率比粗率提供的信息更准确、可靠
E. 标准化率只是提供相互比较的基础,它不能作为卫生资源分配的依据
5. [单选题]可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有:( )
A. 个体诊所
B. 街道医院
C. 民营医院
D. 三级医院
E. 以上都是
6. [单选题]某地甲肝发病率通常在2%,为降低该地甲肝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拟普种甲肝疫苗。该疫苗的效果指数为10,则通过疫苗的接种,可望使该地甲肝发病率下降至( )
A. 0.2%
B. 1.8%
C. 1.9%
D. 2.0%
E. 以上都不对
7. [多选题]毫针刺法中常用的行针手法有( )
A. 催针法
B. 提插法
C. 捻转法
D. 震颤法
E. 刮针法
8. [单选题]健康教育的实质是( )
A. 实行一种干预措施
B. 侧重于改变人们知识的结构和态度
C. 实现特定健康行为目标的一种手段
D. 和传统上的卫生宣传并无两样
E. 卫生知识的单项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