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医学副高职称2024每日一练海量练习(05月28日)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4-05-28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047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医学副高职称2024每日一练海量练习(05月28日)相关信息,更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医学副高职称2024每日一练海量练习(05月28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混杂因素存在一定会产生混杂偏倚
B. 混杂因素主要指年龄、性别、职业这些人口学特征因素
C. 混杂偏倚引起的继发关联是典型的混杂偏倚类型,而引起的间接关联则不是混杂偏倚
D. 在分析阶段(analysis phase)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E. 暴露因素和混杂因素的概念是绝对的,有些因素只能是暴露因素,而另一些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


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能恰当而概括地描述定群研究基本特征的是

A. 调查者必须在研究人群发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开始研究,同时确定暴露情况
B. 调查者必须根据疾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已经存在的暴露因素对研究人群加以分层,并能发现该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或死亡
C. 调查者必须在研究开始时就分清人群队列
D. 调查者必须选择人群和合适的对照,并确定暴露组发病的危险是否大于非暴露组
E. 以上都不对


3. [单选题]下述哪项不是前瞻性调查的特点( )

A. 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
B. 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死亡)率
C. 多用于罕见疾病
D. 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E. 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4. [单选题]"五更泄"的病机多为( )

A. 肾精不足
B. 肾气不足
C. 肾阳不足
D. 肾阴不足
E. 脾气不足


5. [单选题]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属于

A. 描述性研究
B. 分析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6. [单选题]对随机区组设计,如果资料方差不齐,应采用的检验方法为( )

A. Wilcoxon秩和检验
B.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C. 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D. Mann-WhitneyU检验
E. Friedman秩和检验


7. [单选题]中风阳闭,灌服可选用( )

A. 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B. 苏合香丸
C. 解语丹
D. 参附汤
E. 独参汤


8. [单选题]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施行的时间是

A. 2004年8月28日
B. 2004年12月1日
C. 2005年8月28日
D. 2005年12月1日
E. 2006年1月1日


9. [多选题]关于健康教育的社会营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消费者为导向
B. 其基础思想与一般的营销活动的基础思想不同
C. 需要对对象人群进行细分和分析
D. 需进行传播渠道分析
E. 服务是社会营销项目中的最主要的类型


10. [多选题]下列哪些疾病常用病死率

A. 关节炎
B. 消化道溃疡
C. 流行性出血热
D. 结核病
E. 心肌梗死


11. [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预警行为

A. 定期体检
B. 不接触疫水
C. 饭前便后洗手
D. 驾车使用安全带
E. 意外事故发生后自救


12. [单选题]对青少年进行预防吸烟教育主要依靠的是

A. 中学校
B. 小学校
C. 中小学校
D. 家长学校(patriarch school)
E. 教师培训


13. [单选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不包括哪项内容

A.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B. 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C. 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D.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E. 加强临床医生的作用


14. [单选题]在高危人群中进行HIV抗体筛检来了解艾滋病的流行概况属于

A. 一级预防
B. 二级预防
C. 三级预防
D. 主动检测
E. 哨点监测


15. [多选题]肺的系统连属包括( )

A. 在志为悲忧
B. 肺与大肠相表里
C. 在液为涕
D. 在体合皮发毛
E. 在窍为鼻


16.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正确

A. 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则死亡概率可能高于当地同性别年龄组的平均水平(average level)
B. 健康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
C. 自创性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而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
D. 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
E. 一般性危险型实际年龄接近于评价年龄,但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dwd6l1.html
    延伸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