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副高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核医学(副高)人机对话每日一练(11月04日)相关信息,更多2024副高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核医学(副高)人机对话每日一练(11月04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医学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有关下肢静脉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A. 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的静脉
B. 浅静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
C. 小隐静脉经外踝后方上行
D. 深静脉走行于深筋膜深面
E. 小腿深静脉均以两条静脉与同名的一条动脉伴行
2. [单选题]下列符合处方书写规则的是
A. 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与病历记载不一致
B. 药品用法中写明"遵医嘱"
C. 西药和中药饮片开具在一张处方上
D. 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E. 处方存在修改现象,在修改处签名但没有注明修改日期
3. [单选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A.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医务人员疏忽而发生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B.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医务人员过于自信(over-confidence)而发生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C.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医务人员技术原因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D.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发生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E.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4. [单选题]机体内部与哮喘发作有关的主要因素为( )
A.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上调
B. 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
C. cAMP/cGMP比值降低
D. 腺苷酸环化酶激活
E. 气道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不敏感
5. [单选题]堪称血管成形术之父,1964年首先发明同轴导管的是
A. Andreas Gruntzig
B. Charles Dotter
C. Alexander Margulis
D. Werner Forssmann
E. Sven-Ivar Seldinger
6. [单选题]脑脓肿壁短T2低信号最可能是( )。
A. 钙化
B. 含铁血黄素沉着
C. 血管影
D. 胶原结构
E. 铁沉积
7. [单选题]下列哪项最支持右心功能不全( )
A. 三尖瓣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3/6级
B. 发绀
C. 右室扩大
D.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E. 心率120次/分
8. [单选题]脆骨症又称( )
A. 软骨发育不全
B. 干骺发育不良
C. 成骨不全
D. 维生素C缺乏
E. 维生素D缺乏病
9. [单选题]依据我国现行噪声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最高不得超过
A. 80dB(A)
B. 85dB(A)
C. 90dB(A)
D. 110dB(A)
E. 115dB(A)
10. [单选题]诊断肺结核最有价值的依据是
A. 血沉升高
B.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C. 反复痰中带血
D. 胸部X线检查右上肺片状阴影
E. 痰涂片找到结核菌
11. [多选题]综合的临床诊断应包括
A. 病因诊断
B. 病理解剖诊断
C. 病理生理诊断
D. 疾病的分型与分期
E. 并发症及伴发疾病诊断
12. [单选题]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机制是( )
A. 精神因素
B. 气候因素
C. 感染
D. 气道高反应性
E. 肾上腺素受体功能亢进
13. [单选题]下列脑神经出颅途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圆孔:三叉神经上颌支
B. 破裂孔:颈内动脉
C. 颈静脉孔: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erve)、迷走神经、副神经
D. 卵圆孔:三叉神经下颌支
E. 眶上裂:面神经
14. [单选题]胃肠道穿孔最常见于( )
A. 外伤性
B. 肿瘤性
C. 溃疡性
D. 感染性
E. 医源性
15. [单选题]男性患者,66岁,高血压史30年,糖尿病史1年,未规律服用降糖药物,身高164cm,体重72kg,血清肌酐146μmol/L,空腹血糖8.5mmol/L,不应采取的治疗方案是
A. 格列喹酮
B. 胰岛素
C. 瑞格列奈
D. 阿卡波糖+中效胰岛素
E. 二甲双胍
16. [单选题]脑梗死CT水肿高峰发生于发病后( )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2~5天
D. 1周
E. 1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