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内分泌学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前模拟考试340相关信息,更多2024内分泌学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前模拟考试340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哪些药物不属于抗骨吸收制剂( )
A. 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
B. 降钙素(如鲑降钙素)
C. 雌激素(如雌二醇)
D.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
E. 甲状旁腺素(如特立帕肽)
2. [单选题]下列不符合腺垂体功能减退表现的是
A. 泌乳素分泌减少
B. 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C.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D. 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E. 胰岛素分泌减少
3. [单选题]不适合1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是
A. 胰岛素治疗
B. 胰岛移植
C. 胰岛素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
D.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
E. 胰岛素联合胰岛素促泌剂
4. [单选题]一般认为与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关的病因是
A. 螺旋体感染
B. 自身免疫
C. 病毒感染
D. 细菌感染
E. 立克次体感染
5. [多选题]下列关于Graves病发病机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 与遗传因素有关
B. 由于TRAb的作用
C. 由于细胞免疫异常
D. 由于TSH分泌亢进
E. 精神因素可诱发
6. [多选题]关于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叙述正确的有
A. 如果垂体和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抵抗是相似的,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正常
B. 如果垂体抵抗低于周围抵抗,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C. 如果垂体抵抗高于周围抵抗,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D.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可呈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或非毒性甲状腺肿
E. 常被误诊而采取如甲状腺切除、放射性核素治疗或硫脲类药物治疗等不适当的治疗措施
7. [单选题]尿碘中位数下列哪项属最适当的碘营养状态
A. 50~100μg/L
B. 75~100μg/L
C. 200~250μg/L
D. 200~300μg/L
E. 100~200μg/L
8. [单选题]患者,男性,22岁,肥胖,皮肤痤疮,血压140/90mmHg,24小时尿17-羟为25mg,给予地塞米松0.5mg,每6小时一次,共2日,再测尿17-羟为6mg/24h。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肾上腺皮质增生
B. 肾上腺皮质腺瘤
C. 肾上腺皮质腺癌
D. 异位ACTH综合症
E. 单纯性肥胖
9. [单选题]下列晕针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立即起针
B. 卧床时头部抬高
C. 饮适量温水或热茶
D. 针刺人中穴
E. 必要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10. [单选题]女性,30岁,半年来肥胖,皮肤出现痤疮、紫纹,化验:24小时血皮质醇增高,血糖增高,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ow dosedexamethasone suppressing test)血皮质醇较对照低38%,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皮质醇较对照低78%。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肾上腺皮质腺瘤
B. 肾上腺皮质腺癌
C. Cushing病
D. 异位ACTH综合征
E. 糖尿病
11. [单选题]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
A. 神经垂体
B. 腺垂体
C. 垂体柄
D. 下丘脑
E. 肾
12. [单选题]二陈汤的君药是( )
A. 半夏
B. 橘红
C. 茯苓
D. 橘红、茯苓
E. 半夏、橘红
13. [单选题]关于渗透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临床上以mOsm/L表示液体的渗透压
B. 血浆渗透压可用冰点渗透压计测定
C. 机体主要依靠肾维持钠的平衡来调节渗透压
D. 钠离子是血浆中的主要阳离子,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的主要因素
E. 钙离子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的主要因素
14. [单选题]关于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autoimmune polyglandular syndrome)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autoimmune polyglandular syndrome)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疾病
B.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autoimmune polyglandular syndrome)Ⅱ型包括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或)1型糖尿病
C.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autoimmune polyglandular syndrome)Ⅰ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相关
D.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autoimmune polyglandular syndrome)Ⅲ型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不包括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1型糖尿病
E.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autoimmune polyglandular syndrome)是多基因遗传病
15. [单选题]皮质醇抑制试验后,下列哪项疾病的血清钙不下降 ( )
A. 结节病
B. 多发性骨髓瘤
C. VitD中毒
D.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E. 乳碱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