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2023卫生临床化学技术(正高)冲刺密卷解释(06.04)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3-06-04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680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3卫生临床化学技术(正高)冲刺密卷解释(06.04)相关信息,更多2023卫生临床化学技术(正高)冲刺密卷解释(06.04)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反映远端肾小管(distal renal tubular)浓缩稀释功能的指标是

A.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B. 尿渗量测定
C. 自由水清除率测定
D. 尿蛋白选择性指数测定
E. 尿比重测定


2. [多选题]高分子量DNA的分离纯化的方法有 ( )

A. 酚抽提法
B. 甲酰胺解聚法
C. 玻棒缠绕法
D. PCR
E. 异丙醇沉淀法


3. [多选题]需要对PCR实验室进行校准的设备有

A. 基因扩增仪
B. 加样器
C. 离心机
D. 恒温设备
E. 生物安全柜


4. [多选题]肝脏在脂代谢中的作用有

A. 肝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及胆固醇,并进一步合成VLDL及HDL
B. 肝将甘油、乳酸、氨基酸等转化为磷脂
C. 肝对甘油三酯及脂肪酸的分解能力很强,是生成酮体的器官
D. 肝脏特异地将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
E. 肝合成某些载脂蛋白及LCAT


5. [多选题]下列哪些项与DNA芯片技术的特点相符 ( )

A. 快速
B. 准确
C. 高效率
D. 对大量的生物样品可以平行检测
E. 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


6. [多选题]与胰腺炎有关的酶学检测指标是

A. 脂肪酶
B. 胰淀粉酶
C. 碱性磷酸酶
D. 酸性磷酸酶
E. 淀粉酶


7. [多选题]高度重复序列的功能主要有 ( )

A. 参与复制水平的调节
B. 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C. 参与转位作用
D. 与进化有关
E. 与个体特征有关


8. [多选题]下列对朊病毒生物学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

A. 病原体为蛋白质
B. 朊病毒的复制类似于病毒的复制
C. 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的前体是一种正常无害的蛋白质
D. 朊病毒主要破坏大脑神经细胞
E. 朊病毒不具有热稳定性


9. [多选题]当所使用的临床化学分析仪为非配套分析系统时,实验室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以证明实验室检验结果的正确度(correctness)

A. 采用有证参考物质进行正确度(correctness)验证
B. 采用正确度(correctness)控制品进行正确度(correctness)验证
C. 与经确认的参考方法进行结果比对
D. 与经确认的参考实验室进行结果比对
E. 室内质控数据的分析


10. [多选题]关于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多种致炎因素刺激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感染、创伤、手术等急性炎症可导致其急剧升高
B.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高敏CRP(hs-CRP)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活跃、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标志
C.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炎症过程,CRP升高越多提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越大
D.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炎症过程,只有检测到CRP轻度升高才有价值
E. 推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常规检测hs-CRP,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性猝死的发生


11. [多选题]使DNA变性的方法有

A. 热变性
B. 冷变性
C. 碱变性
D. 酸变性
E. 甲酰胺变性


12. [多选题]酮尿可见于( )。

A. 未控制的糖尿病
B. 运动
C. 寒冷
D. 饥饿
E. 呕吐


13. [多选题]hCG的清除在

A. 胃
B. 肝脏
C. 肠道
D. 肾脏
E. 胎盘


14.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 ( )

A. 病毒核酸
B. 真核生物的线粒体
C. 细菌的质粒
D. 转座子
E. 转位因子


15. [多选题]关于急性胰腺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发病后2~12小时血清脂肪酶可显著升高,24小时至峰值,48~72小时可恢复正常
B. 发病后2~12小时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峰值,2~5天下降至正常
C. 尿淀粉酶可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比血清淀粉酶慢,可持续1周左右
D. 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的程度与胰腺炎的损伤程度一定呈平行关系
E. 血清脂肪酶活性升高与淀粉酶基本平行,其特异性高于淀粉酶


16. [多选题]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变在对该药物耐受的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通过细菌染色体耐药基因的突变
B. 可通过耐药质粒的转移和转座子的插入
C. 可通过产生一些新的酶类或多肽物质
D. 可通过产生新的代谢途径
E. 此变异为S—R变异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g8o1ml.html
    延伸阅读
    考试资料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