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疼痛学主治2023考试试题库(8Q)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3-06-27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270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疼痛学主治2023考试试题库(8Q)相关信息,更多疼痛学主治2023考试试题库(8Q)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颈总动脉在哪个平面分为颈内和颈外动脉?(  )

A. 环状软骨
B. 舌骨平面
C. 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下缘
D. 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上缘
E. 第6颈椎横突


2. [单选题]不属于牵涉痛发生主要机制的是(  )。

A. 触诱发痛
B. 会聚易化学说
C. 会聚投射学说
D. 轴突分支学说
E. 交感反射


3. [单选题]男,因皮肤病曾有长期服用激素病史。近2年双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初步诊断是(  )。

A. 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B. 双髋类风湿性关节炎
C. 双髋退变性关节骨关节炎
D. 双髋创伤性滑膜炎
E. 双侧髋关节肿瘤性病变


4. [单选题]下列关于酮咯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阿司匹林合用不良反应增加
B. 解热镇痛作用强
C. 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
D. 抑制血小板聚集
E. 不良反应较同类药物轻


5. [单选题]为提高疗效,行神经射频热凝时毁损电极最好与神经(  )。

A. 成60度角
B. 平行
C. 成30度角
D. 垂直
E. 成45度角


6. [单选题]骨巨细胞瘤的性质表现,属于(  )。

A. 高度恶性
B. 良性
C. 恶性
D. 潜在恶性
E. 性质不明


7. [单选题]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区别主要是(  )。

A. 结核为持续性疼痛,肿瘤为夜间疼痛
B. X线片表现:脊柱结核一般椎间隙(intervertebral space)消失,而肿瘤椎间隙(intervertebral space)正常
C. 结核血沉增快
D. 结核活动受限
E. 病变发生的脊柱部位不同


8. [单选题]颈总动脉分为颈内和颈外动脉的平面的是

A. 舌骨平面
B. 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上缘
C. 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下缘
D. 环状软骨
E. 第6颈椎横突


9. [单选题]左侧面神经炎,除出现左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外,尚有下列哪些体征?(  )

A. 左鼻唇沟变浅,露齿口角偏向左侧
B. 左鼻唇沟变深,露齿口角偏向右侧
C. 左鼻唇沟变浅,露齿口角偏向右侧
D. 左鼻唇沟变深,露齿口角偏向左侧
E. 左鼻唇沟变深,露齿口角无偏斜


10.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骨与关节结核的手术适应证(  )。

A.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抗结核药物效果不佳
B. 年龄过大或过小
C. 抗结核治疗在2周之内
D. 有其他脏器活动性结核病变
E. 窦道流脓经久不愈


11. [单选题]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的是(  )。

A. 肘关节结核
B. 髋关节结核
C. 脊柱结核
D. 膝关节结核
E. 肩关节结核


12. [单选题]下述对磺胺类药物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于溶血性链球菌(hemolytic streptococcus)、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埃希菌所致的感染
B. 抗菌谱较广,多可口服,吸收快,属制菌剂,易产生耐药性
C. 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
D. 抗菌谱较广,多可口服,吸收快,属制菌剂,不易产生耐药性
E.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感染也有一定疗效


13. [单选题]下列哪一疾病的上腹痛可采取左侧卧位而缓解?(  )

A. 消化性溃疡
B. 钩虫病
C. 慢性胃炎
D. 胃黏膜脱垂症
E. 十二指肠炎


14. [单选题]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性骨折
B. 依据骨折稳定程度,骨折可分为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
C. 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等都是稳定性骨折
D. 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经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
E. 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等都是不稳定性骨折;股骨干发生横形骨折时,因受肌肉强大的牵引力,不能保持良好对应,因而不属稳定性骨折


15. [单选题]痛觉传递的第一级神经元位于(  )。

A. 脊髓背角
B. 脊神经节
C. 三叉神经脊束核
D. 交感神经节
E. 副交感神经节


16. [单选题]神经纤维上升相是指(  )。

A. 去极化过程(process of polarization)
B. 超极化
C. 复极化过程(process of polarization)
D. 极化
E. 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process of polarization)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j8zoww.html
    延伸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