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关于MS,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3-02-09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367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正确答案:C。A.疼痛感可能与脊髓神经根部的脱髓鞘病灶有关,具有显著特征性 B.以亚急性起病多见,急性和隐匿起病仅见于少数病例 C.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50岁以上不再患多发性硬化 D.病变侵犯内侧纵束引起核间性眼肌麻痹 E.过度换气、焦虑或维持肢体某种姿势可诱发发作性症状 更多神经内科副高级职称考试的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栏目。

1. [单选题]关于MS,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A. 疼痛感可能与脊髓神经根部的脱髓鞘病灶有关,具有显著特征性
B. 以亚急性起病多见,急性和隐匿起病仅见于少数病例
C. 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50岁以上不再患多发性硬化
D. 病变侵犯内侧纵束引起核间性眼肌麻痹
E. 过度换气、焦虑或维持肢体某种姿势可诱发发作性症状


2. [单选题]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正常值为

A. 50~70ml/min
B. 60~90ml/min
C. 80~120ml/min
D. 120~150ml/min
E. 150~170ml/min


3. [单选题]关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是由麻疹缺陷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病程
B. 可表现有进行性痴呆、运动失调、共济失调、肌痉挛及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C. 病理表现为皮质深层和白质脱髓鞘和神经胶质增生,皮质及白质萎缩,触之发硬,故称为“硬化性全脑炎”
D. 皮质、基底节、脑桥和下橄榄核的神经元可有退行性变
E.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核内和胞浆内可见有嗜酸性包涵体,荧光抗体染色显示麻疹病毒阳性


4. [单选题]有先兆的偏头痛临床表现中描述错误的是

A. 一侧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
B. 头颈部活动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减轻
C. 发作时常有头皮触痛,呕吐可使头痛终止
D. 可见颞动脉突出
E. 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


5. [单选题]关于PD的治疗原则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以药物治疗为主,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用药
B. 早期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时,可无需特殊治疗
C. 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以较小的剂量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D. 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并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副作用而随时调整
E. 应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类型、严重程度、经济水平来选择药物


6. [单选题]关于视神经脊髓炎(NMO)的预后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仅影响视神经和脊髓,总体预后较MS要好
B. 复发型NMO多较单相病程NMO预后更差
C. 单相病程者多因一连串的发作而加剧,而复发型NMO多进展缓慢,少有发生全盲或完全性截瘫者
D. 同MS相似,约有1/3的NMO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E. 多数NMO呈复发-缓解病程,预后视神经炎和脊髓炎之间存在差异


7. [单选题]不符合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综合征临床特点的是

A. 发病及进展缓慢
B. 发病年龄为19~66岁,平均40岁
C. 可最终并发痴呆
D. 临床初期的突出表现(distinct manifestation)是深感觉性共济失调、高热和抽搐
E. 无特效治疗,病程可持续2~10年


8. [单选题]蛛网膜下腔出血,针对病因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A. 腰椎穿刺
B. 脑电图
C. 全颅彩色多普勒
D. 全脑血管造影
E. 凝血功能检查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jk330.html
    延伸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