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口腔内科中级资格2023易错每日一练(02月23日)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3-02-23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276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口腔内科中级资格2023易错每日一练(02月23日)相关信息,更多口腔内科中级资格2023易错每日一练(02月23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上皮的棘层或者基底层出现个体或者成群的细胞角化称为

A. 过度角化
B. 过度正角化
C. 过度不全角化
D. 错角化
E. 棘层增生


2. [单选题]根管预备的原则是

A. 无痛,无菌,不超出根尖孔
B. 保持根管原有的解剖形态
C. 冠1/3充分敞开,根尖形成根充挡
D. 准确掌握工作长度
E. 以上都是


3. [单选题]黏膜下层无小唾液腺及皮脂腺分布的是( )

A. 唇红
B. 颊
C. 硬腭
D. 软腭
E. 舌背


4.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梅毒牙特征的是

A. 半月形切牙
B. 桑葚状磨牙
C. 蕾状磨牙
D. 特纳牙
E. 哈钦森牙


5. [单选题]下列哪个时期生活在高氟区,可造成氟牙症发生 ( )

A. 怀孕期~7岁
B. 8~15岁
C. 15~19岁
D. 23~30岁
E. 31岁以后


6. [单选题]智齿冠周炎常形成瘘道,其常见部位为

A. 第一磨牙颊侧牙龈
B. 第二磨牙颊部皮肤
C. 第二磨牙颊侧牙龈
D. 第一磨牙舌侧牙龈
E. 第三磨牙颊部皮肤


7. [单选题]氟牙症的临床表现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恒牙、乳牙均多见
B. 全口牙均受累
C. 15岁以前居住在高氟区可患氟牙症
D. 患牙釉质形态表现为白垩釉、棕黄色素沉着斑块和带状釉实质缺损
E. 患牙耐磨性差,但对酸蚀的抵抗力强


8. [单选题]下列描述不是玻璃离子粘固剂修复术窝洞预备(cavity preparation)特点的是

A. 玻璃离子粘固剂与牙体组织有化学粘接,对固位形的要求可放宽
B. 不必做倒凹、鸠尾等固位形
C. 去除龋坏牙本质,必须作预防性扩展(extension for prevention)
D. 窝洞的点、线角圆钝
E. 洞缘釉质不做斜面


9. [单选题]患者女,25岁。要求美容修复。检查:全口牙齿牙面呈均匀棕黄色,个别牙齿表面釉质缺损,探(-),叩(-),冷测反应正常。医生诊断为四环素牙。对牙着色和釉质发育不全有影响的因素是

A. 四环素族药类本身的颜色
B. 四环素类药物降解而呈的色泽
C. 四环素在牙本质内结合部位的深浅
D. 与釉质本身的结构相关
E. 以上都是


10. [单选题]光固化树脂聚合后体积缩小为

A. 2.5%~3.5%
B. 0.5%~1%
C. 1%~2%
D. 无收缩
E. 1.5%~3%


11. [单选题]关于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牙齿的移动距离越大,根吸收越明显
B. 女性患者牙根吸收的发生率比男性高
C. 成人患者比儿童患者易发生根吸收
D. 疗程越长,根吸收越易发生、程度越明显
E. 带环对龈缘的机械刺激


12. [单选题]被认为是重要的致龋菌的为

A. 变形链球菌
B. 血链球菌
C. 消化链球菌
D. 乳杆菌属
E. 放线菌属


13. [单选题]下列关于环状龋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多见于冠中1/3至切1/3处
B. 是低龄儿童龋的常见类型
C. 由乳前牙唇面、邻面龋快速发展成围绕牙冠的环形龋
D. 恒牙中较少见
E. 不良饮食喂养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是其重要原因


14. [单选题]全口义齿修复要求获得

A. 功能印模
B. 解剖式印模
C. 加压印模
D. 减压印模
E. 均匀性印模


15. [单选题]有关固定桥桥体轴面的设计中错误的是

A. 舌侧邻间隙应扩大
B. 轴面突度有利于自洁
C. 可通过唇面的形态调整以达到与邻牙视觉上的协调
D. 唇颊侧颈缘线的位置与邻牙协调
E. 唇颊舌侧的邻间隙应与同名牙一致


16. [单选题]牙体大面积龋损修复时,关于固位钉下面错误的是

A. 固位钉在修复体中的部分为抗力臂
B. 避让牙尖下的髓角和正对根分叉的薄弱区
C. 钉道的方向与牙面平行
D. 对修复体和牙体组织均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E. 粘固钉对牙体组织几乎不产生应力,因此固位力不强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k3m5l0.html
    延伸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