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上颌尖牙舌面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s)在
A. 颈缘处
B. 颈嵴处
C. 舌隆突处
D. 颈1/3与中1/3交界处
E. 中1/3处
2. [单选题]患者男,30岁。半年前因左下第一磨牙咀嚼痛到某医院充填过,但一直咀嚼不适,2周前又发生明显咀嚼痛,根尖处牙龈红肿压痛,叩诊(++),X线片示充填体己进入髓室内,根尖周有豌豆大小之透射区,该患牙最准确的诊断是
A. 急性牙髓炎
B. 急性根尖周炎
C. 慢性根尖周炎
D. 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E. 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
3. [单选题]面总静脉是由哪两条静脉汇合而成的
A. 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前支
B. 面深静脉和下颌后静脉前支
C. 耳后静脉和下颌后静脉前支
D. 耳后静脉和下颌后静脉后支
E. 耳后静脉和下颌后静脉前支
4. [单选题]关于牙髓温度测试时的注意事项,描述错误的是()
A. 先测对照牙,后测患牙
B. 冷水检验时,先测下牙后测上牙
C. 先测后牙,再测前牙
D. 测试部位为唇颊面颈1/3处
E. 必要时可局麻下进行
5. [单选题]患者男,45岁。感染性休克急诊入院,BP:75/40mmHg,HR:140次/分,此时治疗的关键是
A. 应用多巴胺
B. 补充血容量
C. 应用抗生素
D. 应用强心药物
E. 应用减慢心率的药物
6. [单选题]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 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
B. 探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并验证病因假说
C. 探讨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干预效果
D. 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
E. 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
7. [单选题]甲氨蝶呤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
A. DNA回旋酶(dna gyrase)
B. DNA多聚酶
C. 拓扑异构酶
D. 二氢叶酸合成酶
E. 二氢叶酸还原酶
8. [单选题]患者,女性,56岁,单侧腮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史,γ球蛋白升高。下唇腺活检有大量淋巴细胞,应诊断为
A.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B. 舍格伦综合征
C. 腮腺混合瘤
D. 腮腺淋巴结核
E. 腺淋巴瘤
9. [单选题]用均数和标准差可以全面描述下列哪种资料的分布特征
A. 正偏态资料
B. 负偏态资料
C. 抗体滴度资料
D. 正态分布资料
E. 任何分布的资料
10. [单选题]活髓牙修复体粘固后患牙长时间持续疼痛,最可能( )
A. 已发展为牙髓炎
B. 存在牙龈炎或牙周炎
C. 已发展为根尖周炎
D. 牙本质过敏
E. 已有继发龋(secondary caries),但未发展为牙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