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2024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优质每日一练(06月21日)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4-06-21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374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优质每日一练(06月21日)相关信息,更多2024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优质每日一练(06月21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医学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尊重患者的疾病认知权需要一定的前提,即

A. 不影响医务人员的合作
B. 不让病人难过
C. 不影响医患关系的确立
D. 不影响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
E. 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影响治疗效果


2. [单选题]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

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 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 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 组织液回流增多
E.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3. [单选题]《执业医师法》(the licensed physician law)规定给执业医师予以表彰或奖励的情形,下列各项中在该法没有规定的是

A. 在执业活动中,医德高尚,事迹突出的
B. 服务态度和蔼,从未出现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
C. 长期在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条件艰苦的基层单位努力工作的
D.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等紧急情况时,救死扶伤、抢救诊疗表现突出的
E. 对医学专业技术有重大突破,作出显著贡献的


4. [单选题]医德评价的作用

A. 医德评价具有法律一样的约束作用
B. 医德评价是医德教育效果的检验手段
C. 医德评价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医德品质的重要手段
D. 医德评价是将医德原则转化为医德品行的方法
E. 医德评价对医疗的表象可以判断,对内在动机无法判断


5. [单选题]不属于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的是

A. 谁应该是孩子的父母
B. 影响后代的健康成长
C. 导致人类伦理关系的混乱
D. 影响人类基因的纯洁性
E. 商品化问题


6. [单选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尸检的期限是

A. 死后12小时以内进行
B. 死后24小时以内进行
C. 死后48小时以内进行
D. 死后72小时以内进行
E. 死后84小时以内进行


7. [单选题]女患,32岁,2周前患感冒,10天前诉背部疼痛,继之出现肢体麻木,双下肢瘫痪(paralysis of two lower limbs),尿潴留。查体:双下肢肌力1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T2节段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侧Babinski征(+)。诊断首先应考虑为

A.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B. 急性脊髓炎
C. 脊髓粘连性蛛网膜炎
D. 视神经脊髓炎
E. 脊髓空洞症


8. [单选题]病人权利受到关注的社会背景是

A.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B. 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
C. 医患间医学知识的差距逐渐缩小
D. 病人的医疗消费能力不足
E. 病人的医疗消费水平提高


9. [单选题]下列情况中不符合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为( )

A. 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症状
B. 损害平面以下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C. 大小便障碍(sphincter disturbance)
D. 损害平面以下运动障碍
E. 急性起病,早期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10. [单选题]下面哪项是:Bleuter描述的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A. 牵连观念
B. 被害妄想
C. 幻听
D. 妄想性知觉
E. 矛盾意向


11. [单选题]根据《献血法》,医疗机构用于临床的血液应当符合

A. 行业规定标准
B. 地方规定标准
C. 血站规定标准
D. 国家规定标准
E.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标准


12. [单选题]多数多动症的起病年龄为

A. 4岁以前
B. 6岁以前
C. 8岁以前
D. 10岁以前
E. 12岁以前


13. [单选题]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按假药论处的下列药品中不包括

A. 变质的
B. 被污染的
C. 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D. 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E.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14. [单选题]国家提倡自愿献血的健康公民是

A. 16周岁至40周岁
B. 18周岁至28周岁
C. 18周岁至45周岁
D. 18周岁至55周岁
E. 18周岁至60周岁


15. [单选题]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 心输出量降低
B. 动脉血压降低
C. 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 外周阻力升高
E. 外周阻力降低


16. [单选题]下列关于预防医学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A. 它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B. 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
C. 它以防治结合为指导思想
D. 它以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等理论和方法,探讨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特点
E. 它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k7jm53.html
    延伸阅读
    考试资料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