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酚类化合物控制菌斑的主要作用是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3-02-28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375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正确答案:C。A.干扰菌斑附着 B.破坏菌斑基质 C.清除菌斑内毒素 D.改变菌斑活性 E.控制菌斑繁殖 更多口腔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栏目。

1. [单选题]酚类化合物控制菌斑的主要作用是

A. 干扰菌斑附着
B. 破坏菌斑基质
C. 清除菌斑内毒素
D. 改变菌斑活性
E. 控制菌斑繁殖


2. [单选题]下列哪项可用于腺周口疮和结核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A. 有无自限性
B. 有无疼痛
C. 有无伪膜
D. 发病年龄
E. 是否吸烟


3. [单选题]腭裂术后两侧松弛切口腔内填塞的碘仿纱条抽出的时间应为术后

A. 2天
B. 3~4天
C. 5~6天
D. 7~12天
E. 15天以后


4. [单选题]关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 年龄分布较广
B. 性别无差异
C. 上颌比下颌多见
D. 最常见的部位是磨牙区
E. X线片示不规则形放射透光区内含大小不等的不透光团块


5. [单选题]眶耳平面的解剖标志是

A. 由眼眶上缘到外耳道上缘构成的平面
B. 由眼眶下缘到外耳道上缘构成的平面
C. 由眼眶下缘到外耳道下缘构成的平面
D. 由眼眶下缘到耳屏上缘构成的平面
E. 由眼眶上缘到耳屏上缘构成的平面


6. [单选题]患者男性,62岁,右上牙龈菜花样肿物发现2个月,约2.0cm×1.3cm×0.7cm大小,活检报告"高分化鳞癌"。X线片示局部牙槽突骨质未见破坏,颌面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该患者最佳治疗方案为

A. 病变区上颌骨区域性切除+根治性颈淋巴清扫
B. 病变区上颌骨区域性切除+功能性颈淋巴清扫
C. 病变侧上颌骨次全切除+根治性颈淋巴清扫
D. 病变侧上颌骨次全切除+功能性颈淋巴清扫
E. 病变区上颌骨区域性切除,定期复查,密切注意颈部淋巴结情况


7. [单选题]用于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ocket depth)检查的工具是

A. 普通的弯探针
B. 有刻度的尖探针
C. 有刻度的钝头探针
D. 无刻度的钝头探针
E. Nabers探针


8. [单选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属于

A. 一级预防
B. 二级预防
C. 三级预防
D. 四级预防
E. 五级预防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lo4e34.html
    延伸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